亞太經濟合作會議結束,中國總理李克強旋即訪問泰國,商討兩國合作,反映北京對加強與周邊地區合作的重視。未來中國能否與其他地區加快共同發展,成為左右發展的一大要素。
剛過去的亞太峰會,港人視集中在特首與菲律賓總統的會面,其實在會場內,各國積極展開不同的外交活動,中國成為焦點。亞太峰會雖然以區內事務為主軸,但美國一直積極參與,今次美國遇上白宮與國會就政府開支和發債上限拉鋸,令總統奧巴馬缺席會議,國內就有聲音,認定中國可能乘機在會議期間大力推舉本身的議程。 總統缺席美國頓足 亞太區不少人口稠密的國家,包括中國、日本、印尼,還有俄羅斯,這些國家有合作,有競爭。近年美國提出重返亞太
區,戰略上重視的程度,甚至超過不少傳統地區,逐步在中國周邊地區形成包圍圈。今次總統奧巴馬缺席峰會,如何平衡中國的影響力即時惹起關注,說明美國認為區內事務有極高的戰略意義。
遠親不如近鄰的道理,在外交上是知易行難,鄰近國家容易出現競爭,不單以中國為然。中國近年發展迅速之餘,已盡量減低鄰近國家的影響,最明顯是九七年爆發亞洲金融風暴,中國力頂人民幣貶值壓力,避免加重區內國家負擔。在新一輪的新興市場貨幣貶值潮中,人民幣同樣保持匯價穩定,承擔日圓匯價大瀉帶來的壓力。雖然如此,中國仍要面對迅速發展下,如何與鄰國共處的課題,增加合作創造雙贏成為北京選擇的策略。 在亞太峰會後,李克強再到訪泰國,重申「以鄰為伴」,推動地區和平繁榮的周邊外交方針。兩國同時共同推動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並且就互免簽證達成了共識。雙方又簽署六項合作備忘錄,涉及能源、教育、建設等,中方亦表示有意投資高鐵項目。中、泰兩國合作只是反映北京積極推動與鄰國合作的例子之一,相信類似的雙邊或多邊合作將會陸續有來。 挑戰機遇兩者並存 上海早前正式成立自由貿易區,此舉被視為對應國際貿易的大趨勢,增加與其他國家合作的彈性,期望發展成為與鄰近地區加強合作的平台,這也是中國回應「中國威脅論」和對中國的圍堵。 中國要加快與近鄰的合作發展,必然誘發區內貿易增長,同時加快內地金融及貨幣改革開放的步伐。中央要處理國際形勢變化的大棋局,對香港來說,就要有自求多福的心態。內地加強發展,必然帶來機遇與挑戰,如果港人對形勢視若無睹,最後必然成為輸家,但如果能夠正視變化帶來的生機,香港還是有較大機會,成為區內加強合作的贏家之一。 |
2013年10月14日星期一
中 國 推 動 區 內 發 展 香 港 可 成 贏 家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