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31日星期日

交易員消假 收緊持倉量 華爾街戒備防「金融末日」

http://hk.biz.yahoo.com/110730/370/48pij.html
7月 31日 星期日 05:30 更新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報道)美國債務違約的限期於八月二日(周二)到期,但民主共和兩黨繼續苦鬥,華爾街金融機構已作準備,交易部門已經駐重兵,收緊交易盤持倉量,以應付一旦債務上限未獲調升而發生違約,所導致的美股及金融市場震盪。

  美國BMO資本市場交易主管Graham指出,會於今晚分析在政府債券交易部門,到底有否任何重大的客戶落單,且會作出相應安排以減低風險。

  一般而言,金融交易員會於七月及八月暑假期間放假,人手減少,但今次美債上限問題已令到市場非常敏感;CNBC指一些金融機構已經下令高級交易員不能在本周末放假,以全程應付今次問題而惹來的美股及美債市場波動。坐盤的開價也要較為保守,以免美股一旦急跌之時,而遭到損失。

  杜指連跌六日

  美股受債務上限問題困擾,上周下跌,而七月份整個月計算,三大指數均下挫,是過去三年的七月份之中,首個跌市的七月份。杜指及標普七月都跌百分之二點二,納指更跌百分之三點六。

  杜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上周五曾挫逾一百五十點,收市跌九十六點,報一二一四三點,並為連續六個交易日下跌;標普五百指數下跌八點三九,收報一二九二點二八。納斯達克指數跌九點八七,以二七五六點三八收市。全周計,杜指跌近六百點,下挫百分之四點二,為去年五月來最大單周跌幅;標普跌百分之三點九,是去年七月來跌得最多;納指跌百分之三點五八。

  參議院否決新方案

  共和黨把持的眾議院上周五通過其修訂版債務方案,旋即被民主黨(新聞 - 網站 - 圖片)為主的參議院否決,而參院本身的方案會到周日表決,通過機會預料亦不大。在債務違約與失守AAA最高評級的恐慌下,加上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復甦失去動力,美股上周五顯著低收。

  美國眾議院以些微多數通過共和黨籍議長博納提出的修訂版債務方案。該方案要求未來十年美國政府削減赤字九千一百七十億美元,並主張分兩階段調升政府債務法定上限:首階段為即時提高九千萬美元,但為期只有數月,其後經過國會表決才再把有關上限提高一萬八千億美元。

2011年7月30日星期六

將軍澳蔚藍灣畔呎價首破萬 二手市回暖

http://hk.biz.yahoo.com/110729/369/48p9r.html
7月 30日 星期六 05:05 更新
【明報專訊】二手市場雖然在政府出招後曾出現個別劈價,甚至蝕讓成交,但近日市已有逐漸「回暖」的象。代理消息指出,將軍澳「蔚藍灣畔(新聞 - 網站 - 圖片)」一個頂層1385方呎特色戶,剛以呎價10,253元易手,創下屋苑呎價新高。


此外,自港府6月收緊物業按揭成數後,一度成交急跌的天水圍「嘉湖山莊(新聞 - 網站 - 圖片)」,連環錄得兩宗逾千方呎複式戶成交,當中一宗更出現兩客搶購心頭好、其中一客要追加6萬元才奪得單位。

發展商新鴻基(新聞 - 網站 - 圖片)地產(新聞 - 網站 - 圖片)(0016)曾預告,待奧運站「瓏璽」銷售進入尾聲後,就會部署開售同系將軍澳56區全新項目(1028伙),令用家偷步入市將軍澳優質物業的個案近日開始增加。

美聯:憧憬新地56區項目 加快入市

美聯物業(新聞 - 網站 - 圖片)高級區域經理方思賢指出,憧憬新地即將開售56區項目,加上市場已逐步消化港府收緊中、上價物業按揭成數的負面消息,買家近日入市步伐已見加快。

他指出,區內蔚藍灣畔最新錄得的第3座頂層1385方呎特色戶成交,作價1420萬元,折合呎價10,253元,不但是屋苑最高呎價,也是屋苑首宗呎價衝破萬元關口成交,新買家為同區換樓客。單位最大設計特色,是設有內置樓梯,直通面積約1027方呎的私家天台,景觀則可遠眺藍塘海峽海景。相對原業主2006年初購入價約1000萬元,是次成交帳面賺約420萬元,物業升值42%

蔚藍灣畔整個屋苑只有4個這類1385方呎的特色戶,之前最高呎價紀錄為9000餘元。至於屋苑現總體平均呎價,則為6800餘元,與6月同期比較沒大變動。

嘉湖買家追加6萬 奪複式戶

中原地產(新聞 - 網站 - 圖片)高級營業董事方啟明表示,嘉湖山莊近日睇樓、成交氣氛已見好轉,用家探盤活動亦漸活躍,市可用「回暖」來形容。他續稱:「由港府6月中出招後至7月中,嘉湖山莊期內的成交十分疲弱,但樓價就沒有大跌,買家經過一輪觀望後,現在都開始有活動。」

方指出,嘉湖山莊剛連環錄得兩宗複式戶成交,其中景湖居4座一個最新易手的1180方呎複式F單位,賣方不但沒有劈價,更一度出現兩買家爭購心頭好的場面,最後由其中一名買家追加6萬元,以545萬元購入單位,折合呎價4619元,屬屋苑近日理想價錢。相對原業主2008年初購入價402.8萬元,帳面獲利142.2萬元,物業升值約35%。

至於麗湖居另一頂層1200方呎複式E室,則以513萬元售出,呎價4275元,同屬屋苑近日的理想價成交。嘉湖山莊現總體平均呎價為3293元,方啟明表示與上月同期比較,未有大變動。

明報記者林可為報道

2011年7月29日星期五

大行現裁員潮 瑞信削2000人

http://hk.biz.yahoo.com/110728/369/48nu6.html
7月 29日 星期五 05:10 更新
【明報專訊】國際大型銀行近日掀起新一輪大規模裁員潮,最新加入的,除了有剛宣布擬裁員2000人的瑞信外,將於下周一公布中期業績的匯控(0005),亦有可能是其中之一。英國Sky News昨日報道,匯控快將敲定全球裁減逾1萬名員工的計劃。匯控發言人則拒絕評論。


受累於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及投資者避險情緒升溫,大型投行今年上半年的交易收入顯著下挫,相繼宣布裁員計劃以降低成本開支,如高盛、瑞銀、瑞信等均加入了「瘦身」行列(見表)。

已於策略日公布未來3年節省最多35億元成本的匯控,其集團行政總裁歐智華早前表示,仍就39個地區零售銀行業務市場進行檢討,由於存在不確定性,為免影響員工士氣,即使完成檢討,也只會靜靜地實行退出計劃。他續指出,削減成本計劃主要在亞洲區以外進行,區內員工數目到今年底將有所增加。

匯控早前已宣布,退出撤出俄羅斯零售及私人銀行業務,以及在中東及北非業務裁員最多360人。歐洲方面,集團亦計劃於重組英國零售銀行業務,並會裁減大約700名員工,另於未來3年在法國削減672個職位。

匯控全球瘦身 港醞釀肥雞餐 英傳媒:擬全球裁萬人

http://hk.biz.yahoo.com/110728/369/48nu7.html
7月 29日 星期五 05:10 更新
【明報專訊】將於下周一(8月1日)公布中期業績的匯豐控股(新聞 - 網站 - 圖片)(0005),高企的成本效益比率繼續成為市場焦點。有英國傳媒昨天披露,匯控即將敲定規模逾1萬人的全球裁員計劃。此外,據本報記者獲悉,匯豐香港區方面,亦積極研究削減開支,並醞釀推出俗稱「肥雞餐」的自願離職計劃。


截至去年底,匯控的成本效益比率為55.2%(見圖),被新上場的匯控行政總裁歐智華形容為「不可接受」,然而有關比率於今年首季進一步攀升至60.9%,削減成本壓力有增無減。歐智華在今年5月舉行的策略日上,披露了未來3 年的節流大計,冀持續節省25億至35億美元(195億至273億港元)成本,令2013年成本效益比率達48%至52%。

肥雞餐針對高年資職員

策略日以來,匯控已公布的裁員計劃,涉及中東和歐洲地區,亞洲區並未落入「受災」範圍,而集團管理層,包括歐智華及匯豐亞太區行政總裁王冬勝,亦先後重申,匯控將會在亞洲區維持競爭力,會循其他途徑節省成本。至於香港,亦沒有裁員行動,並會繼續增聘人手。

香港的匯豐員工雖然能夠倖免於被裁厄運,不過,緊縮開支事在必行。據來自匯豐的消息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於7月中旬,收到王冬勝致員工的內部電郵,當中提到匯控已聘請Boston Consulting Group (BCG)就集團各地區業務模式進行檢討,香港及其他亞太地區亦包括在內,而BCG會於7月底向匯控管理層提交檢討報告及行動計劃(action plan)。王冬勝在電郵中亦表示,要降低「不良開支」(bad cost),將成本投資於業務增長方面。據了解,匯控將於下周一向員工內部發放BCG的檢討報告詳情。

王冬勝下周一向員工交代

上述消息人士續指,日前匯豐高層之間開始傳出,香港將醞釀推出「肥雞餐」以降低成本開支,但僅適用於以界定福利計劃(defined benefits)作為退休保障計算方法的員工,換言之,只有年資逾10年的匯豐員工才有資格享用「肥雞餐」。

匯控發言人昨晚回覆本報查詢時,不願就匯豐香港是否會推出自願離職計劃置評,只重申,香港會繼續增聘人手。

至於「肥雞餐」如何能夠降低成本開支?消息人士解釋,參考政府的自願離職計劃,接受有關安排的員工,可獲發的補償金額,是按照離職時薪金乘以年資,再乘以一個因數(factor)計算。

員工不必要開支不獲報銷

另一名知情人士表示,事實上,匯控策略日過後,匯豐香港方面已收緊對員工一些不必要開支的審批,例如應酬經費及進修津貼等,一律不准報銷。此外,一些以合約形式聘用的員工,亦不再獲匯豐續約,部分部門甚至不能再申請增聘人手。

明報記者劉欣欣報道

2011年7月27日星期三

次輪加時 港交所留餘地

http://hk.biz.yahoo.com/110726/373/48l04.html
7月 27日 星期三 06:00 更新
【經濟日報專訊】港交所(00388)提出的連串市場改革措施,令行政總裁李小加與本地華資證券業界關係轉趨緊張。李小加特別再發表「新萬言書」,闡述改革理念及理據之餘,並透露口風,在本地經紀業界最強烈反對的延長交易問題上,留有轉圜餘地。


李小加在「新萬言書」中表明,對於延長交易時間,港交所「在推出時間上或幅度上持靈活的態度」,為原定於明年3月實施的第二階段延長交易時間,預留調節空間。

變「次要類別」 持靈活態度

他在文中指出,「成功的改革均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配合。在「天時」方面,按改革措施對市場發展的重要性,三個層次說明改革的緩急次序,並將延長交易時間歸類為須提前準備、望能盡早實現,但可保持時間靈活性的次要類別。

「有一些改革是為了應對將來必然到來的變化或市場轉型(如交易時間、遙距交易),就必須有前瞻性並且及早準備。香港交易所(新聞 - 網站 - 圖片)理解,在機會未到之前有些改革會帶來成本壓力,我們可以在推出時間上或幅度上持靈活的態度。」李小加說。

他補充,延長交易時間是為與內地股市交易同步,但承認「這項改革的效益並不會立竿見影,需要配合內地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才能逐步顯現」。

盼內地市場大開放前解決

他又暗示延長交易時間安排上,仍有與證券界磋商的空間。「在內地市場大幅開放之前,如何有效解決這一問題,要香港交易所、僱主與員工繼續溝通,共同找出疏解方案。」

據了解,港交所內部評估認為,是否如期於明年3月進一步延長交易時間,或可因應屆時市場發展情況作檢討。若屆時已落實類似「港股直通車」的大政策,或港股日均成交有大幅增長等,相信如期延長交易的阻力勢大減。

建設數據中心等提升市場基礎設施,以及股票交易徵收按金等風險管理設施,李小加則歸類為「關乎到港交所生死存亡」的類別,須盡快推行。

至於隱名交易、重設收市競價及收窄買賣差價等交易制度改革,則歸類為「為了提高國際競爭力」的第三類改革,並定調為「決不會冒進硬推,會耐心地等待合適的時機。」

「不應因車危險不建公路」

在極力為反對壓力降溫的同時,李小加亦以大篇幅深入說明提出各項改革的理據。例如有意見指港交所加大市場基建投資是向大戶傾斜,引進高頻交易損害香港金融安全,他直言「不理解,也不同意」,反駁「我們不應因為有人不想開汽車,就不建高速公路,讓所有人都繼續走鄉村小道;也不應因為有人在高速公路上車危險就取消高速公路。」

(原文見http://www.hkex.com.hk/chi/newsconsul/hkexnews/2011/110726news_c.htm)

索羅斯金盆洗手 告別對沖基金

http://hk.news.yahoo.com/%E7%B4%A2%E7%BE%85%E6%96%AF%E9%87%91%E7%9B%86%E6%B4%97%E6%89%8B-%E5%91%8A%E5%88%A5%E5%B0%8D%E6%B2%96%E5%9F%BA%E9%87%91-220926737.html
星島日報 – 2小時46分前

寄給朋友
列印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曾以成功狙擊英鎊和英國央行成名的億萬對沖基金大鱷索羅斯(George Soros),近年已進駐本港成立辦事處的索羅斯,為了避開美國收緊對沖基金管制的規定,決定結束四十多年的對沖基金經理生涯,今後只集中家族投資,並會在年底前,把麾下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的託管資金退還投資者,估計金額不到十億美元。
  十億美元退還投資者
  據消息人士引述索羅斯基金向投資者發出的一封信件表示,在下月邁入八十一歲的索羅斯所主持的公司,今後將集中於管理和投資他及其家族的資產,估計總值達二百四十五億美元(一千九百一十一億港元)。這封信是由索羅斯的兒子兼基金聯席副主席喬納森和羅伯特聯合署名發出,信中提到,自○八年二月份以來擔任該基金首席投資總監的安德森(Keith Anderson)將會離職。
  兩人在信中表示,希望向近四十年來將其資本投放在索羅斯基金的客戶表示感謝,並深信他們會為這一長期投資決定所帶來的良好回報,感到滿意。
  索羅斯兩名兒子表示,作出上述決定,是基於當局收緊對對沖基金的管制,要求外來基金若要繼續投資,須向美國證監會(SEC)註冊,加上該基金自二千年以來,主要管理的都是家族的資產,與當年約四十億美元美元的外來資金比較,目前該基金的不到十億美元的外來資金已顯著減少四分三。
  規避美證監新規定
  美國證監的新規定,要求資產值在一點五億美元以上的對沖基金,須報告有關其投資者、僱員、管理資產、潛在利益衝突和基金顧問以外活動等資料,並且要定期接受美證監的審查。
  該信中又提到,由於純粹家族利益的基金應可獲豁免註冊,因此決定把公司轉型為純粹的家族生意。在索羅斯基金之前,不乏著名富豪基金經理作出類似的決定,較近期有美國大亨艾坎和索羅斯的前得力助手德克米勒,都決定退出基金經理身分。
  索羅斯在一九九二年成功狙擊英國央行而真正奠定其國際投資大鱷的地位,此番退出基金經理生涯的決定,將會得遂其從投機者身分轉型至慈善政治家的願望。據悉,他在在二戰過後就讀倫敦經濟學院期間,曾以後一個身分為首個人生目標。
  索羅斯在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曾表示,他過去三十年間,曾捐贈八十多億美元資金,來促進民主、培育言論自由、改善教育和協助全球國家脫貧。

2011年7月20日星期三

碌卡經濟學

http://hk.biz.yahoo.com/110720/377/48d3c.html
7月 20日 星期三 09:20 更新
【iMoney智富雜誌—荷馬學人集】


執筆之時,歐洲債務危機進一步擴大,投資者的恐慌情緒有如脫疆野馬,股票、樓市、商品市場風高浪急。一太平洋之隔的美國也不好受,國家經濟在量化寬鬆政策QE1與QE2下完全沒有起色不在講,其債務更於短短4年間翻了2倍幾,救巿成效由是被嚴重質疑,令提高Debt Ceiling變成沉重的政治挑戰,政府以後再加印銀紙勢將難關重重。歐美經濟發展軌道雖然不同,但歸根究柢,昔日的泱泱大國今天之所以淪陷,罪魁禍首都是一樣,就是過度的信用擴張(Excess Credit)。

這叫我想起兩年幾前,時值金融海嘯最慘烈之際,我曾跟黃元山討論過一個問題:既然這些不良信貸產品是金融危機的元兇,那我們應否全面放棄?套在最近美國與歐洲國家的債務危機上,是否意味日後必須要求各國每年收支平衡,不能亂發債券?

────────────────────

「消費平滑化」

這問題涉及國家財務大事,眼看複雜,但其實可以用信用卡來模擬一下。「碌卡」是現代消費模式一部分,大家習以為常。大部分消費者也是月月繳清還款,有部分人選擇「拖數」,小撮人更是債台高築,每月只還利息。我們或許會不自覺地把這撮人評定為「不善理財,亂花金錢」之輩。

但在經濟學上,卻有另一角度分析此現象:試想像你月入1.5萬元,扣除食衣住行等基本消費後已所剩無幾,可以說是捉襟見肘。但你的努力得到回報,獲老闆加薪至每月2.5萬元,明年生效,更承諾此後年年增長。於是你在餘下半年的消費款額,就會因應你對未來的薪金預期而提高,在可行的財務安排下,你嘗試把部分未來的收入,先轉移到今天使用,以提升今日的生活質素,坊間將這種行為說成「先使未來錢」,而經濟學則稱為「消費平滑化」(Consumption Smoothing)概念。

其主要精神,是將一生的生活水準「拉Curve」,盡量維持在相似水平,而當中不可或缺的資源移轉工具,就是Credit產品,諸如銀行貸款或信用卡等。

基於這個原因,帶有貶義的「債務纏身」未必是「不善理財」的表現,相反,適量的債務其實是高明的Optimal Decision!當然利用信用卡貸款暗藏高息成本,是一個昂貴的Consumption Smoothing工具,是在沒有其他低息銀行貸款下的Last Resort。

────────────────────

爆卡只因「貪」

不過,如果大家仍然難以接受視信用卡債務為Optimal之選,可以再考慮學生貸款與房屋貸款這兩種工具。它們的本質是債務,也是以未來的收入作為今日借錢的根據,屬資源轉移工具,但似乎心理上比較容易接受?

如果債務也可以Optimal,言下之意就是這些信貸產品有其貢獻,那麼債務危機的元兇究竟在哪?我想,大概人的貪念才是問題所在。信用卡最近在南美巴西(新聞 - 網站 - 圖片)非常流行,以往信用卡在巴西只是有錢人的專利,但銀行近年為了增加利潤而大量發行信用卡給中下階層,消費者貪圖物質享受,即使自知未來收入沒有大改善,也先使未來錢。加上銀行逐利心切,信用卡利息一般可以高達200%。巴西中央銀行便估計,今年底將有高達28%的Disposable Income是用來還債的!如果貪圖消費的行為成為未來世界的主導,那我們不就是逐漸埋下貪念的因,終有一天就爆發貪念的惡果嗎?

────────────────────

荷馬學人

三位識於微時的「七十後」金融界精英,畢業於美國著名學府。黃元山在紐倫港打滾投行11年後,現轉投評論和慈善工作;另外兩人完成博士學位後自組對沖基金(新聞 - 網站 - 圖片)。他們期望運用經濟學的思維,透視社會光怪陸離的現象。

2011年7月18日星期一

汪明荃豪宅捲托價風波 獲售1元車位變相夾高樓價 議員律師質疑

http://hk.news.yahoo.com/%E6%B1%AA%E6%98%8E%E8%8D%83%E8%B1%AA%E5%AE%85%E6%8D%B2%E6%89%98%E5%83%B9%E9%A2%A8%E6%B3%A2-%E7%8D%B2%E5%94%AE1%E5%85%83%E8%BB%8A%E4%BD%8D%E8%AE%8A%E7%9B%B8%E5%A4%BE%E9%AB%98%E6%A8%93%E5%83%B9-%E8%AD%B0%E5%93%A1%E5%BE%8B%E5%B8%AB%E8%B3%AA%E7%96%91-213434261.html

明報 – 3小時前

寄給朋友
列印
【明報專訊】人稱「阿姐」的藝員、全國政協委員汪明荃,今年2月斥巨資3296萬元購入廣播道豪宅「尚御」一個單位,並以該成交價在田土廳(土地註冊處)註冊;然而,本報偵查發現,汪明荃原來在相隔4個月之後,在上月初又以區區1元象徵式代價,購入該豪宅一個市值150萬元的車位。有議員及律師會副會長均質疑,此舉令田土廳的單位樓價變相「夾高」,似有托價之嫌。
捲入事件的新盤為尚御(亞洲電視舊址),由美國退休基金持有,該盤於3月起拆售車位,每個售價介乎108萬至128萬元,但於6月上旬卻以1元價格,將一個市值約150萬元的單邊車位,售給早於2月中已購入物業單位的汪明荃。
汪﹕屬買賣協定 真金白銀買
汪明荃上周四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2月購入單位時,早已協定樓價是包括一個車位。至於為何買賣合約完全沒有提及?她則說,「是我們買賣之間的協議,這些不用講得咁清楚啦。」又續稱﹕「那是我真金白銀買㗎,成幾千萬的樓。」
由於有議員質疑上述行為有「托樓價」之嫌,本報昨日再致電汪明荃,她回應說﹕「我用自己的錢買樓,有什麼問題?」又喝斥道﹕「你們都『黐線』!我用自己的錢買樓,有什麼不可以的?」其後,她說﹕「你們為什麼要這樣追着質問我!有什麼好質疑我?我不會做犯法的事情!我買樓這麼多年,這麼多年也買樓,你們都知道,都沒有做過犯法的事情!不說了……」隨即把電話掛斷。
尚御代表﹕為刺激銷情
尚御銷售代表仲量聯行住宅部董事莫凱傑說﹕「(有關1元車位的安排)是為了刺激銷情,(及後)見到個勢好番,便停止。」他說﹕「2月出售的單位(即汪購入的單位),是貴少少,一早已預咗一個車位畀佢,屬於口頭協議,由於當時銷售安排上,未準備賣車位,另外亦由於合約(單位連車位一同出售)未準備好,所以6月才交付買家。」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涂謹申認為,這件事從情節看,屬於樓市托價的行為。他稱,公眾都會以為樓價3296萬元只包單位,但原來實情是還包一個車位,公眾或會遭誤導。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王國興也認為,此做法有刻意托高樓價之嫌,促請相關政府部門調查。對於「1元車位」合約註明因汪明荃願意支付尾數,才獲提供1元車位,王國興認為,此理由甚為牽強,因為不少買家都可繳付尾數,發展商為何不一視同仁,同樣以1元售予其他業主呢?
律師﹕幅度雖不大 足誤導
身兼立法規管一手住宅物業銷售督導委員會成員的律師會副會長林新強表示,雖然托價幅度不算大,但都可能誤導公眾, 「不將車位一同寫下來,第二個人來買,個個以為個單位價值幾近3300萬元,原來不足3150萬元,哪個不知道,便會被誤導」。律師黃國桐亦表示,這種做法或有扭曲樓價之嫌,奈何法例暫無法規管這類行為,屬灰色地帶。
同廈業主百萬買車位
尚御暫已售出約100個車位(總數103個),絕大部分業主都要花過百萬元買入,至今大業主只售出3個「1元車位」,除了汪明荃的一個外,內地富豪巨都集團董事長都建强,於5月以3800萬元購入1座中層C室時,也獲售兩個「1元車位」,然而與汪明荃個案不同之處,是他的車位和買賣合約於同日在田土廳註冊,汪明荃的買賣合約和車位合約,則相隔4個月才分別送去田土廳註冊。
公眾田土廳難知分別
事實上,公眾若在田土廳查詢汪買入單位的樓價,只會知悉樓價接近3300萬元,無法了解原來是包括另一個車位,因註冊合約沒有提及。雖然汪在6月以1元購入的車位,本身也有一合約註冊於田土廳,但公眾查詢時實無法把兩份合約串聯在一起。
明報記者

2011年7月14日星期四

統計局:樓價漲勢止 調控見效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714/News/ea_eaa3.htm
2011年7月14日
【明報專訊】統計局發言人盛運來昨天宣稱,樓市調控見成效,房價上漲勢頭被遏止,調控放鬆的預期帶動內房股全線反彈。然而,在回應房地產投資高速增長的原因時,盛來運指出,主因是前期利潤驅動開發商早前大量拿地,而不得囤地的規定導致開發商不得不追加投資。高價拿地,賣樓無市,不少開發商已被套牢。昨天上海證券報報道,內地11個重點城市住宅庫存達63萬套。本港分析師憂慮投資增長和大量新盤入市會加大下半年的庫存比重,內房銷售壓力增加。




》[14:15]恒地:未來斥30至40億元內地增土儲
內房商投地後 被迫投資

統計局公布上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26,250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32.9%。盛來運指投資的高速增長部分歸因於保障房建設,而從7月開始,統計局會單獨公布保障房數據。

不過他認為超過三成的增長,最重要的原因是早前開發商加大拿地力度,不能捂地的規定又要求開發商拿地以後半年必須開工;一個新樓盤開工後,一般需要兩到三年建設資金,所以後續的資金也要持續增加。另外,物價上漲,導致安裝成本、人工成本都在增加,拉動房地產的投資增長。

上半年商品房銷售面積44419萬平方米,按年增長12.9%。盛來運指出,銷售面積增速回落,反映房地產調控取得積極成效。價格過快上漲的趨勢得到了遏制,大多數城市房價按年漲幅繼續收窄,部分一線城市房價出現下降,投機性和投資性需求也得到了遏制。

有分析師指出,各大房企銷售率均見下降,庫存日益增加,將為資金鏈帶來更大壓力。

2011年7月13日星期三

劉央不滿穆迪翻手雲 覆手雨

http://hk.biz.yahoo.com/110712/369/484s1.html
7月 13日 星期三 05:10 更新
【明報專訊】掀起昨日中資民企小股災「紅旗風暴」的國際評級機構穆迪,有份撰寫報告的穆迪副總裁兼高級信貸官員Elizabeth Allen回覆本報記者查詢時表示,採用紅旗形式及如此大規模為一個地區的企業出報告,屬穆迪首次,而此舉只是按投資者要求,令他們對機構評級中資民企方式有更透明的了解。


穆迪擬將研究擴至新興國家

Elizabeth Allen指出,今次作出如此一份報告,是因為自渾水研究(Muddy Waters)發布多倫多(新聞 - 網站 - 圖片)上市的嘉漢林業有問題後,近期無論外國或本地都有關於中資股的負面新聞,令投資者對於中資民企的評級有較大關注,而她亦指穆迪有意將研究擴大到其他新興國家企業,但未有具體的時間表。

指按投資者要求製作報告

「這份報告,就是回應了他們的需求,反映我們做評估時會考慮的因素。」Elizabeth Allen強調,是次不以企業或行業作分類,而是一口氣將穆迪有評級的61間中資企業,採用紅旗來展列,只是為了提高透明度,及讓投資者更清楚評級方式。她重申將61間中資企業插上紅旗,不代表其評級會受影響,報告也說明沒有就此作出調整。

雖然穆迪強調這只是一份企業評估方式的參考報告,但釀成的「紅旗風暴」,卻惹來西京投資主席劉央的炮轟。西京上月22日才增持了2050萬股其中一間被「插旗」的人和商業(1387)。劉央接受電話訪問時語氣強硬地說,穆迪這份報告已經不僅是企業評級行為,甚至質疑是否背後有其他因素考量。「之前是降級歐債,因為中國不是發債國,就找民企開刀,推低股價。」

劉央對穆迪利用報告「翻手雲,覆手雨」的做法很不滿:「但從好的方向想,第一,現在是入貨好機會;第二,給中國企業敲警鐘,讓他們改善得更好。」

譚紹興:家族控股不應給紅旗

至於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也指出,對於穆迪此類型的為企業債券評級機構,發出這類型的「紅旗」報告感到很奇怪。譚紹興又質疑紅旗的一些條件,「家族企業的持股量逾三成是很多亞洲企業特色,是否也需要插上紅旗?」。他又稱,如「紅旗」報告出錯,將會對穆迪聲譽造成重大影響。

2011年7月12日星期二

歐豬債風險溢價創新高 意國爆危機 歐羅險守1.4

http://hk.biz.yahoo.com/110711/370/482ks.html
7月 12日 星期二 05:30 更新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報道)意大利(新聞 - 網站 - 圖片)國債及股票上周五被大舉拋售,令人越益擔心當前希臘(新聞 - 網站 - 圖片)難關未過,歐債危機已擴散至意大利。為全力堵塞危機蔓延,歐盟(新聞 - 網站 - 圖片)官員昨日召開緊急會議,意大利政府急急出台限制沽空措施以穩定市場,惟意國銀行股周一繼續成為重災區,該國及其周邊國家主權債風險溢價再度刷新紀錄;歐羅匯價進一步受壓,險守一點四美元,兌瑞郎更再創紀錄新低,歐洲股市急跌,美股杜指昨日早段曾跌一百七十九點,跌幅百分之一點四二,報一二四七七點六一。金價則步入第六日上升。

  據歐盟預估,意大利今年政府負債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率將達百分之一百二十,在歐羅區僅次於希臘;而目前當地經濟疲不能興,總理貝盧斯科尼(新聞 - 網站 - 圖片)與財長特里蒙蒂關係轉壞,恐妨礙緊縮財政政策的執行,以上因素令投資者憂慮這個歐羅區第三大經濟體的還債能力。

  分析師指出,意大利經濟規模巨大,佔歐羅區達到百分之十六點七,債務危機一旦蔓延至該國,歐盟及國基會將難以收拾殘局。

  據《金融時報》報道,上周有美資對沖基金(新聞 - 網站 - 圖片)大舉造淡意大利國債。五年期意大利主權債信貸違約掉期(CDS)昨日升三十基點,至二百七十九點的紀錄高位;此外,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新聞 - 網站 - 圖片)的CDS也分別創紀錄新高。

  意限制沽空 無助股市

  為防市場動盪,意國政府昨日要求,持有超過公司已發行股份百分之零點二或以上淡倉投資者均須申報,但此舉無法紓緩意股跌勢,富時MIB指數昨日中段曾急挫逾百分之四,為十四個月來最大單日跌幅;當中,上周股價大跌兩成的意大利最大銀行聯合信貸銀行,其股價昨日一度跌超過百分之四。其他歐洲主要股市昨日紛紛下挫,西班牙(新聞 - 網站 - 圖片)股市曾跌逾百分之三。

  歐羅昨天低位曾見一點四○二六美元(兌十點九二六港元),較上周五跌百分之一點六八;歐羅兌瑞士(新聞 - 網站 - 圖片)法郎更一度下滑至一點一六九四○,跌百分之一點九九,刷新紀錄新低。

  現貨金價步入連續第六個交易日報升,曾高見每盎司一五五七點○五美元,較上周五升百分之零點八四,創兩周新高。

  歐盟官員周一召開緊急會議商討意大利形勢、希臘第二輪援助方案以及銀行壓力測試。

  《金融時報》報道,歐盟可能會推出新方案,在希債債權人同意的前提下,歐盟融資予銀行業,讓它們以低於票面值的價錢,在公開市場回購希臘已發行國債,變相「削債」。

  援助基金或倍增

  意大利形勢急轉直下,令歐債危機增添變數,德國報章引述歐央行報道,若要把拯救意大利包括在內,歐盟穩定基金規模可能需要倍增,至一萬五千億歐羅。

2011年7月11日星期一

爆發第二次金融危機的十大理由

http://hk.biz.yahoo.com/110710/364/480lw.html
7月 11日 星期一 07:34 更新
《華爾街日報》--上次金融危機雖然還未結束,但我們現在不妨開始為下次危機做好準備。


我為自己的悲觀表示遺憾,但事實的確如此。

相關文章
金融危機最大贏家:中國
2009年金融危機輸家榜
貝南克就金融危機成因提出最新觀點
李稻葵:新興市場可能面臨金融危機
美國正經歷大蕭條以來最疲弱復甦
你要問為什麼?以下是我的10個理由。

一、

我們還在總結上次金融危機帶來的教訓:美國房地產泡沫真的是由房利美(Fannie Mae)、房地美(Freddie Mac)、《社區再投資法》(Community Reinvestment Act)、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巴尼弗蘭克(Barney Frank)、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新聞 - 網站 - 圖片)(Bill Clinton)等造成的嗎?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人這樣講。我不禁要問,如果真是這樣,為什麼西班牙(新聞 - 網站 - 圖片)也曾有過巨大的樓市泡沫呢?那竟然也是美國國會少數黨成員弗蘭克造成的嗎?如果是,他是如何操作的呢?愛爾蘭、英國、澳大利亞的巨大房產泡沫又是怎麼回事呢?全是弗蘭克所為?東歐和世界其它各地的泡沫呢?我簡直要笑出聲了!然而數以千萬的人們目前都對這種說法都深信不疑。這種說法之所以受到推崇,其目的就是為掩蓋真相,讓真正的罪魁禍首可以逃之夭夭。這種辦法很奏效。

二、

無人被查處。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首席執行長富爾德(Dick Fuld)和金融公司Countrywide首席執行長莫茲羅(Angelo Mozilo)等高官,以及其他很多人在「觸礁」前,其實早已套現了數億美元從而「安全著陸」。貪婪的貸款機構和狡猾的抵押貸款機構輕易獲得了數百萬美元的不義之財。然而,這些人不僅沒有入獄服刑,甚至沒有被追究刑事責任。他們安然無事,逍遙法外。一般來說,在2000年至2008年期間,你越不守規矩,你享受到的待遇就越好。所以毋庸置疑,下一幫人還會繼續這麼幹。

三、

激勵措施仍存在陷阱。非金融界人士──無論是受人尊敬的政治權威喬治威爾(George Will)還是普通的美國大眾,在這一點上仍沒有完全搞明白。華爾街的遊戲規則和美國大眾的規則不同:一家華爾街投行的經營者和一個乾洗店老闆面臨的可不是同樣的「風險/報酬」模式。把我們頭腦中所有那些美國傳統自由市場企業的形象拋到一邊去吧。現在的形勢已完全不一樣了。對華爾街人士來說,遊戲規則是拋硬幣時,正面朝上他們獲勝,反面朝上他們就再拋一次。由於存在限制股、期權、獎金制、證券化、「2-20」的對沖基金(新聞 - 網站 - 圖片)收費結構、內幕股票銷售、「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機構及有限責任等,給這些人報酬的目的就是讓他們在冒險時不計後果,而在情況不妙時,他們的損失很小或沒有損失。

四、

裁判「吹黑哨」。我們應當有一套受法律監管的自由企業制度,可唯一的問題是:球員得賄賂裁判。想像一下,如果這一幕發生在美國橄欖球聯盟(NFL)會怎樣。銀行和其它產業慷慨地將巨額資金給了美國國會、多位總統及由助理、顧問和逢迎者組成的整個「華盛頓(新聞 - 網站 - 圖片)集團」。他們大手大腳地花錢,例如捐獻競選獻金、或給退休政客50萬美元讓其發表公共演講並在董事會掛閑職,以及花巨資聘請遊說者。現在你知道了,如果你在政府任職時乖乖工作,退休後你也可以得到一份年薪50萬美元的游說工作。這些賄賂總計有多少呢?美國研究機構響應性政治中心(Center for Responsive Politics)說,美國金融業單在去年在遊說方面就花了4.74億美元。

五、

股市再次暴漲。標準普爾500指數從2009年3月的低點上升了一倍。難道這不是好消息?嗯,是的,從某種程度上說是的。誠然,指數的上升主要是由美元貶值造成的(美元貶值,股市上升;反之亦然)。但別忘了,在上世紀30年代和70年代的熊市中,也曾出現過大規模反彈,就像日本股市在上世紀90年代的表現一樣。但如果市場的繁榮主要體現在風險最大、價值最低的股票上,那麼市場的風險也會隨之上升。這更可能令投資者失望,而不是給他們帶來驚喜。另外,股價也不便宜。標準普爾指數成分股的股息收益率只有2%。以托賓的Q(Tobin's q,計算股價和公司資產重置成本的比率)這一長期指標衡量,股價高出平均估值大約70%。此外,嬰兒潮出生的一代進入老年,他們仍然持有大量股票。而隨著他們臨近退休,他們將賣出這些股票。

六、

衍生品定時炸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危險,且時間在一分一秒的過去。就在雷曼兄弟轟然倒塌之前,即我們現在所說的最後一個泡沫的頂點之時,華爾街公司賬面上的風險金融衍生品的價值達到驚人的183萬億美元。這是美國經濟總量的13倍。這聽起來令人覺得瘋狂,但它確實如此。從那時起,我們恐慌不已地進行了四年所謂的改革,並重歸財務審慎的時代。那麼,現在這個數字又是多少呢?248萬億美元。我不是開玩笑。哈,多麼美好的時代!

七、

掌權的還是老一套的人物。每當我聽到共和黨人朝奧巴馬咆哮,罵他是「自由派」,「社會主義者」或「共產主義者」時,我都想笑。你在開玩笑吧?奧巴馬就是布殊(新聞 - 網站 - 圖片)的接班人。相比小布殊,他更像老布殊。看看誰還在管理這個國家的經濟:貝南克、蓋特納、薩默斯、高盛、摩根大通。至少從1987年時任美聯儲主席的沃爾克(Paul Volcker)下台以來,掌權的就一直是這幫人。變化?什麼「變」了?(之前的那一點點小小的變化對於華爾街來說都太大了。2010年,華爾街出資為自己打造了一個全新的更聽話的國會。)

八、

貝南克不明白他的職責。在其首場新聞發布會上,這位美聯儲主席的亮相絕對出人意表:他以羅素2000風險小型股指數(Russell 2000 Index of risky small-cap stocks)走高為例,證明「量化寬鬆」政策發揮了功效。從法律上講,美聯儲有兩項職責:保證低通脹率和低失業率。現在很明顯,美聯儲又多了一項任務:拉動華爾街股市上漲。這簡直是瘋了。如果這麼做會有好結果,我會感到驚訝。

九、槓桿率高到了瘋狂的地步。還在找「信貸泡沫」嗎?我們正身處其中。每個人都知道聯邦債務堆積如山,也明白國會有可能不會提高債務上限。但這僅僅只是故事的一部分。今年一季度,美國公司總計借債5,130億美元,其借債速度是去年秋天的兩倍,當時公司債已經在急升。渴望收入的儲蓄者幾乎都會買入任何一只債券。難怪高收益債券的收益率大幅下跌。「公司資產負債表上的現金」之類的話可以到此為止了。美國非金融企業整體深陷債務泥潭,債務規模高達7.3萬億美元。這創下了歷史紀錄,在過去五年中這一數字增長了24%。如果你再算上家庭債務、政府債務和金融部門的債務,債務水平至少高達50萬億美元。槓桿率越高,風險越大,這是經濟學的基本常識。

十、實體經濟仍然蕭條。第二輪量化寬鬆除了降低匯率並沒有什麼明顯功效。失業率遠遠高於官方公佈的數字(例如,就連勞工部文件中用小號字體做出的說明也都承認,每四個中年男人中就有一個沒有全職工作。真是令人吃驚!)。我們的經常項目赤字每年高達1,200億美元(自1990年以來一直沒有盈餘)。房價在下跌,樓市沒有復甦。實際工資增長停滯。是的,生產力正在上升。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也抑制了就業機會的增長。

你知道美國哲學家桑塔亞那(George Santayana)是如何評論忘記過去的人嗎?但我們甚至比那些人還笨。我們注定要重蹈覆轍,這並非因為我們忘記了過去,而是因為我們從一開始就根本沒有汲取教訓。

撰稿:MarketWatch Brett Arends

寄給朋友 分享至facebook

iBond設計有問題

http://hk.biz.yahoo.com/110710/369/480k5.html
7月 11日 星期一 05:10 更新

【明報專訊】今天開始接受認購的3年期iBond(通脹掛鹇債券),有兩個不合理的設計,一是保底的利率過高,二是存在二級市場(7月29日起在港交所掛牌買賣,代碼4208),讓識者可以無風險套利,有可能在10天時間獲得8%的回報。特區政府(新聞 - 網站 - 圖片)如果打算將來定期發行iBond,必須糾正這兩個問題,以免貽笑大方。

坊間分析多認為這次iBond每年派息率約3厘至5厘,和一些企業債券、高息股票相若,不算吸引。但這種分析的觀念錯誤,比較的產品特性、風險因素不同,等如拿蘋果與橙比較。iBond是特區政府發行的無抵押債權,可以相比較的是特區政府發行的3年期機構債券、和金管局(新聞 - 網站 - 圖片)發行的3年期外匯基金債券。

與企債股票性質不同 不應直接比較

目前特區政府發行的機構債券,有1隻是2014年11月3日到期(剩下年期),在7月8日的收益率(以往慣稱的孳息率)定價在0.867%。而在7 月8日的3年期的外匯基金債券,正式定價的收益率是0.675%。按金管局的公告,截至6月30日,在未來1至3年到期的機構債券總值只有7億港元,而同期的外匯基金債券總值是292億港元。機構債券收益率較同期的外匯基金債券高,是反映它較高的流動性風險。但兩者的差異太小,價格相差只有0.7%,套戥的利潤太有限,兩者定價可謂合理。

今天開始接受申購的iBond,收益率保證是1厘以上,遠高於同年期的機構債券和外匯基金債券。iBond發行量與市場上同年期的外匯基金債券數量相若,故iBond發行時(7月28日),它的保底收益率應該在同年期的外匯基金債券收益率之下,否則便出現無風險套利的機會。我們假設7月28日時3年期的外匯基金債券收益率在0.675%(這是合理假設)。如果iBond未來3年的年息都是1厘,它與3年期外匯基金債券的價格已經相差0.8%,化為年率是33%超額回報。如果iBond未來3年的平均年息是2厘,兩者價差便是3.3%;平均年息3厘的價差是5.9%,平均年息4厘的價差是8.4%。

第三者有機會獲無風險套利

如果市場只有一級市場、或二級市場由金管局負責定價,則這額外的無風險回報只會歸iBond投資者或政府債券基金。但現在iBond可以在港交所買賣,第三者便有機會從中取得額外的無風險回報,這就有問題,要解決。當iBond於7月29日上市買賣,市場對它的定價,便會參考2014年7月28日到期的外匯基金債券/票據的收益率(與上周五0.675%相若)。以貝氏統計理論來計算,iBond的派息率以已知的過去6個月(6月的還沒有公告)的綜合物價指數平均為代表,即是4.02%。這樣一算,iBond在7月29日的定價最低是100.8,最高可以是108.4。而對平時需要購買3年期政府債券或外匯基金債券的投資者(多是機構投資者),定價愈遠離108.4,他們愈有興趣收購。在這個機制下,個人投資者隨時在債券上市不久便賣掉申購到的 iBond,袋袋平安。而政府派錢最終大部分落入機構投資者。

美國的iBond,保底的利率是在同期國債之下,而且投資者只能賣回給政府,以保證政府的禮物是派給國民個人。TIPS容許在二級市場買賣,所以TIPS 的定價和同期、相同條件的浮息債券相若。橘逾淮為枳。香港iBond要有自己特色,卻搞出不符金融定價理論的安排。

註:本文通脹資料來自香港政府統計處(新聞 - 網站 - 圖片),其餘來自政府債券計劃和金管局網站﹕www.hkgb.gov.hk、www.info.gov.hk/hkma

陳茂峰博士

CFA,CFPCM

御峰理財董事總經理

mfchan@nobleapex.com

2011年7月7日星期四

通脹勢洶洶 人行搶先加息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707/News/ea_eaa1.htm
負利率依然 央行顧問籲繼續加
2011年7月7日
【明報專訊】人民銀行在內地盛傳6月通脹升破6%之際,昨天傍晚突然公布再加息0.25厘,今日起1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分別升至6.56厘及3.5厘。由於是次加息屬於預期之內,有分析指對市場影響有限;此外,通脹即將見頂,相信今次是年內最後一次加息的人亦較過去增多。




》[08:30]通脹勢洶洶 人行搶先加息
》[08:30]巴西財長﹕全球匯率戰未完
然而,相對當局全年4%的通脹目標而言,即使今日起1年期存款息率雖已調升至3.5厘,實質利率仍為負數(見圖)。人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成員夏斌昨接受彭博社訪問時稱,「加息0.25厘還不夠」。他認為,未來還應逐步加息,才能解決負利率。

預期之內 股市反應不大

央行加息後,外圍股市變化不大,市場焦點仍在歐洲危機。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昨晚開市微跌6點。

昨日已是繼2月8日及4月6日後,央行2011年第三次加息。以2010年10月19日起計,則是本輪加息周期(即金融海嘯後)內的第5次。值得一提的是,此前4次加息的間隔均為2個月左右,惟昨日加息距離上一次已有3個月之久。

美銀:通脹見頂 年內毋須再加

美銀美林中國經濟學家陸挺認為,昨日再加息是針對6月消費物價指數(CPI)漲幅可能升至6%以上,且現時存款利率仍低於通脹。不過,他認為,央行於今年剩餘月份中將不再加息,下一次調升息率要到明年才出現,年內再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空間亦非常有限。

渣打銀行中國經濟學家王志浩(Stephen Green)亦認為,7月初再加息主要是即將出爐的6月通脹數據不樂觀。但他指出,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早前強調通脹已受控,加上市傳下半年調控策略將轉為定向寬鬆,昨日很可能是本輪加息周期的最後一次調整,加息周期已步入尾聲。

內地5月CPI按年升5.5%,不僅為今年以來連續第3個月企於5%以上,且創下34個月新高。市場普遍認為,6月CPI將突破6%。不過本月初剛公布的6月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連跌至28個月新低的50.91,顯示內地經濟有持續放緩的象。

專家:過度調控恐致失衡

另外,內地《中國證券報》昨日引述機構預測,6月份新增貸款規模大約在5500億元人民幣左右與5月基本持平。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昨日再加息有助於改善負利率,顯示貨幣政策依然從緊。不過他提醒當局,在社會融資日益多樣化的市場環境下,過度依賴提高準備金率、貸款控制等數量工具,不僅政策效果受到影響,而且還可能導致流動性的結構失衡。

(明報記者鄧亮報道)

2011年7月4日星期一

傳利率定為P減2.5厘 安老按揭輔導費3000元

http://hk.news.yahoo.com/%E5%82%B3%E5%88%A9%E7%8E%87%E5%AE%9A%E7%82%BAp%E6%B8%9B2-5%E5%8E%98-%E5%AE%89%E8%80%81%E6%8C%89%E6%8F%AD%E8%BC%94%E5%B0%8E%E8%B2%BB3000%E5%85%83-221001626.html

星島日報 – 2011年7月4日星期一上午6:10

寄給朋友
列印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醞釀多時的安老按揭(亦稱逆按揭)試驗計畫詳情將於下周一公布,屆時將有約六、七家銀行與按揭證券公司簽署參與計畫。安老按揭原意是讓長者多一個收入渠道,使其生活安穩,但由於計畫給予的年金並非太吸引,再加上敲定的收費驚人,或會進一步「打沉」長者使用安老按揭。消息透露,有意使用安老按揭的長者,除保費外,還需負擔三千元的輔導費、一千元申請手續費等連串費用。
  消息指出,安老按揭的利率已定為P減二厘五(實際按息為二厘七五),首階段簽署參與安老按揭計畫的銀行約六、七家,當中只有一家銀行可於月內提供安老按揭服務。據悉,中銀香港(2388)、渣打香港、東亞(023)及永隆銀行將是其中四家參與銀行。
  將於下周一出台
  安老按揭為香港全新的服務,每月可收取的年金自然是市民所關注的重點。
  消息指出,除了首次繳付及每月繳付的保費外,還有連串費用需要市民負擔,包括每節高達三千元的輔導費、成功申請安老按揭手續費一千元、驗樓費及律師費。
  數月前按證曾於董事會中提及,有意申請安老按揭的長者必須接受輔導,完成輔導並取得證書後,方可申請安老按揭。
  執行董事彭醒棠在去年尾曾表示,即使長者接受輔導後最終決定不參與計畫,也需支付輔導費。
  至於保費方面,首次繳付保費為百分之二(按物業價值計算),為減輕市民的保費支出,首次繳付保費將由第四年起分攤七年支付,即每年繳付百分之零點二八保費;另需每月支付百分之一點二五保費(按未償還貸款計算)。
  僅一銀行月內供服務
  永隆按揭及私人貸款中心主管蔡爾全表示,該行已基本完成準備工作,可於月內向市民推出安老按揭計畫。預期初期申請的長者不多,該行只有四至五間分行提供有關服務。他亦認為,輔導費等費用對長者的申請意欲的影響不大。
  東亞物業按揭部主管錢偉倫指出,本月十一日將與按證進行簽約,但該行仍在研究推出有關計畫接受申請的時間表,因為電腦系統、文件及職員培訓等配套仍需時調整。星展香港表示有意成為第二批參與行,恒生銀行(011)則仍需觀望有關計畫的成效。記者 曾秀雲

H股股息稅10%短期出台

http://hk.biz.yahoo.com/110703/370/47sya.html
7月 4日 星期一 05:30 更新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報道)消息透露,中港稅務機關短期將交代H股股息稅的徵收安排,可望釐清困擾本港投資者多時的H股股息稅問題。中國銀行(新聞 - 網站 - 圖片)(3988)昨日亦率先披露,由於中港之間有稅務優惠協定,是以中行將維持向H股股東代扣一成股息稅,有別早前大批國企預扣兩成股息稅。

  中行代扣10%股息稅

  中行昨日刊發通告,表示由於內地稅制有變,是以股東一直獲得的稅務寬免已不適用,但該行已與稅務機關了解,得知持有「國內非外商投資企業」的香港H股居民股東,可根據中港稅務協定享有稅務優惠。因此,中行會就派發2010年H股末期息代扣一成股息稅,股息預期會在七月八日左右派發。

  中港在○六年簽訂避免雙重徵稅協議,根據協議第十條,「如果股息受益人是另一方居民(即香港),股息總額為一成」。居民的定義,除了個人外亦包括在港成立或經營的法團。

  換言之,不論內地向H股股東徵收多少股息稅,本港投資者一律最多只需支付一成。

  現時以中央結算名義持H股的投資者,已要支付一成股息稅,以個人名義持股則毋須支付,但內地年初修訂稅制後,個人名義持股也要支付。因此,手持實物H股的投資者,可能由以往毋須支付變為要支付一成股息稅。本港三大國有銀行中行、建行(939)及工行(3988)合計的實物股東超過三十萬名。

  另外,中行行長李禮輝日前表示,中行擬在上海設立第二總部,並將銀行間市場、債券、黃金、貴金屬、金融機構等相關業務交由第二總部管理。第二總部與總行有同等的管理權限。有關構想已上報監管部門審批。

  李禮輝稱,上海第二總部籌備工作正在進行,人員安排、制度設計、部門設置等已基本完成。

  中建農行擬滬設第二總部

  據悉,除中行外,建行(939)在上海浦東亦已預留了供第二總部使用的辦公物業,農行(1288)也打算提升數據中心、私人銀行部、票據營業部、信用卡中心等業務部門的規格,並由上海第二總部管理。

  上海要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缺少大型金融機構總部一直被視為發展的「樽頸」。上海政府官員、學者一直呼籲,希望四大行率先到上海設置規模僅次於北京總行的第二總部,以體現上海金融中心的地位。目前,工行(1398)、農行、建行都在規劃第二總部的方案。

  上海副市長屠光紹近期明確表示,大型商業銀行在上海的第二總部,定位就是「區別於信貸業務、面向金融市場業務的管理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