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0日星期三

碌卡經濟學

http://hk.biz.yahoo.com/110720/377/48d3c.html
7月 20日 星期三 09:20 更新
【iMoney智富雜誌—荷馬學人集】


執筆之時,歐洲債務危機進一步擴大,投資者的恐慌情緒有如脫疆野馬,股票、樓市、商品市場風高浪急。一太平洋之隔的美國也不好受,國家經濟在量化寬鬆政策QE1與QE2下完全沒有起色不在講,其債務更於短短4年間翻了2倍幾,救巿成效由是被嚴重質疑,令提高Debt Ceiling變成沉重的政治挑戰,政府以後再加印銀紙勢將難關重重。歐美經濟發展軌道雖然不同,但歸根究柢,昔日的泱泱大國今天之所以淪陷,罪魁禍首都是一樣,就是過度的信用擴張(Excess Credit)。

這叫我想起兩年幾前,時值金融海嘯最慘烈之際,我曾跟黃元山討論過一個問題:既然這些不良信貸產品是金融危機的元兇,那我們應否全面放棄?套在最近美國與歐洲國家的債務危機上,是否意味日後必須要求各國每年收支平衡,不能亂發債券?

────────────────────

「消費平滑化」

這問題涉及國家財務大事,眼看複雜,但其實可以用信用卡來模擬一下。「碌卡」是現代消費模式一部分,大家習以為常。大部分消費者也是月月繳清還款,有部分人選擇「拖數」,小撮人更是債台高築,每月只還利息。我們或許會不自覺地把這撮人評定為「不善理財,亂花金錢」之輩。

但在經濟學上,卻有另一角度分析此現象:試想像你月入1.5萬元,扣除食衣住行等基本消費後已所剩無幾,可以說是捉襟見肘。但你的努力得到回報,獲老闆加薪至每月2.5萬元,明年生效,更承諾此後年年增長。於是你在餘下半年的消費款額,就會因應你對未來的薪金預期而提高,在可行的財務安排下,你嘗試把部分未來的收入,先轉移到今天使用,以提升今日的生活質素,坊間將這種行為說成「先使未來錢」,而經濟學則稱為「消費平滑化」(Consumption Smoothing)概念。

其主要精神,是將一生的生活水準「拉Curve」,盡量維持在相似水平,而當中不可或缺的資源移轉工具,就是Credit產品,諸如銀行貸款或信用卡等。

基於這個原因,帶有貶義的「債務纏身」未必是「不善理財」的表現,相反,適量的債務其實是高明的Optimal Decision!當然利用信用卡貸款暗藏高息成本,是一個昂貴的Consumption Smoothing工具,是在沒有其他低息銀行貸款下的Last Resort。

────────────────────

爆卡只因「貪」

不過,如果大家仍然難以接受視信用卡債務為Optimal之選,可以再考慮學生貸款與房屋貸款這兩種工具。它們的本質是債務,也是以未來的收入作為今日借錢的根據,屬資源轉移工具,但似乎心理上比較容易接受?

如果債務也可以Optimal,言下之意就是這些信貸產品有其貢獻,那麼債務危機的元兇究竟在哪?我想,大概人的貪念才是問題所在。信用卡最近在南美巴西(新聞 - 網站 - 圖片)非常流行,以往信用卡在巴西只是有錢人的專利,但銀行近年為了增加利潤而大量發行信用卡給中下階層,消費者貪圖物質享受,即使自知未來收入沒有大改善,也先使未來錢。加上銀行逐利心切,信用卡利息一般可以高達200%。巴西中央銀行便估計,今年底將有高達28%的Disposable Income是用來還債的!如果貪圖消費的行為成為未來世界的主導,那我們不就是逐漸埋下貪念的因,終有一天就爆發貪念的惡果嗎?

────────────────────

荷馬學人

三位識於微時的「七十後」金融界精英,畢業於美國著名學府。黃元山在紐倫港打滾投行11年後,現轉投評論和慈善工作;另外兩人完成博士學位後自組對沖基金(新聞 - 網站 - 圖片)。他們期望運用經濟學的思維,透視社會光怪陸離的現象。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