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1日星期六

雙重槓桿


四叔倡套樓買股 未必人人可跟 

http://hk.finance.yahoo.com/news/%E5%9B%9B%E5%8F%94%E5%80%A1%E5%A5%97%E6%A8%93%E8%B2%B7%E8%82%A1-%E6%9C%AA%E5%BF%85%E4%BA%BA%E4%BA%BA%E5%8F%AF%E8%B7%9F-212122294.html


【明報專訊】「四叔」李兆基在公開場合重申,現時買股票好過買樓,認為一般住宅未來數年因供應多而樓價升幅有限,相反地產股資產值折讓大,一旦經濟危機過去,數年後隨時可升三至四個開。

說到買樓還是買股好,似乎一般投資者與四叔的看法也相近。摩根資產今年6月在香港完成了一項名為「投資者信心調查」的研究報告,訪問了512名年齡30到60歲、擁有10萬元以上流動資產、並有5年或以上持投資經驗的個人投資者。問及他們未來6個月最感興趣的投資產品,他們的選擇,頭5位依次為股票(83%)、基金(43%)、外幣(39%)、債券(29%)和人民幣債券(22%),排名最11位的是房地產(9%)(見圖1)。
四叔優勢獨特 投資者難模仿
若看往績,四叔確憑眼光獨到而贏了以千億元計的財富,以他為指路明燈,未必有錯。不過,筆者就認為,每個人的財務情况和能力都不同,四叔可以做的,大家未必可以照跟,皆因四叔有獨特的優勢也。
比方說,以恒基地產(0012)現時的股價,大概只等於每股資產淨值的58%,即有約42%折讓,即是說,如恒地所有資產能以市價即時沽清套現,其價值可高於股價總市值約72%(42 ÷ 58 × 100%)。若恒地不斷賣樓套現,又同時不斷回購股票,理論上最終有關折讓會接近消失,如此「四叔」或恒地股東便穩賺差價。
然而,一般人可以賣了樓後,買回自己的地產股嗎?若是買其他股票,如看錯了市,賣了樓後樓價卻繼續升,卻又同時買錯了股票,比方買了一隻管理層突然被拘捕的地產股,那便要面對滾水淥豬腸、資產「兩頭縮」的悲慘下場。
人人擔心泡沫 難爆大鑊
自樓價指數升破97年水平,樓市再現泡沫之說便不脛而走,財爺曾俊華及金管局更是不斷提醒市民要提防樓市的泡沫風險,那一般投資者又如何看這個問題呢?上述摩根資產的調查,也問及受訪者認為今年最大的投資風險為何?結果是,排名首位為香港樓市泡沫爆破(佔27%被訪者),第二位才是歐債危機(24%),排第三至五位,則分別是香港股市泡沫爆破(15%),環球通脹(10%)和商品價格上升(9%)(見圖2)。
看來,香港投資者普遍認同樓市有泡沫爆破的風險。不過,歷史告訴我們,任何資產或投資市場,最危險的情況是人人看好,以為只會升不會跌之時;相反,若人人認為有泡沫,反而反映市場氣氛仍未熱爆,則後市多只會調整,而不會像97年時的爆大鑊。此謂相反理論的精粹也。
樓市「雙重槓桿」 泡沫殺傷力更大
講開樓市泡沫,筆者最近看到一本名為Supertrends(中譯《趨勢投資50年》)的書,作者就認為樓市泡沫較其他資產泡沫的殺傷力更大,皆因其具有「雙重槓桿」作用。事實上,若買樓承做七成按揭,就等於以三成按金買入資產,槓桿比率已高達3.3倍,然而,站在整個社會或銀行體系角度,其實槓桿比率可能高達33倍!
此話何解?皆因銀行放貸,一般是接受了存款後,只留下約一成存款作準備金,以備存戶提取存款便算,其餘九成便拆借出去,不計銀行之間互相拆借的乘數效應,僅以一成存準率計算,銀行已是在做10倍槓桿的生意,如做七成按揭,便等於33倍槓桿,若是進一步做九成半按揭,整體槓桿比率便高達200倍!
政府壓樓市 小心過猶不及
所以呢,政府固然要做好把關角色,不能讓樓市泡沫不斷擴大,但也要小心打壓樓市過甚,致令泡沫爆破,對樓市、銀行體系,以至對整體經濟造成嚴重衝擊。
新特首梁振英上任即醜聞纏身,在出席首個立法會答問大會上,為轉移視線,將答問大會變成發表迷你施政報告,急急宣布倍增老人生果金,以及推出每年讓5000個白表客可免補地價買二手居屋等措施。
梁振英的做法,令人想起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因性醜聞而被國會彈劾時,他特別選擇在7月4日美國獨立紀念日前後赴國會接受質詢。一開始,克林頓便呼籲國會議員站立,為200多年前美國獨立作出貢獻的先賢鼓掌。眾國會議員拍完掌後,再質問克林頓時,氣勢已大為轉弱……。
撰文﹕陸振球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