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9日星期四

新興市場現撤市恐慌 掀小股災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091029/Columnist/afb_afb.htm

2009年10月29日

【明報專訊】投資者憂慮新興市場率先撤下振興經濟方案,昨天美元續轉強,新興市場跌幅頗大(圖1),港股亦受波及,恒指再跌409點,兩天累積跌了逾800點,收報21762點,唯一綠洲是內地股市。筆者相信國情不同,各新興市場的撤市步伐不會一樣,只要中美沒有明確的退市信息,則近兩天的拋售會是短暫,有危也有機,但也須作出兩手準備,定好止賺或止蝕位,恒指一旦大幅跌破10周平均線21238點,便要考慮減磅。

印度央行日前宣布首階段的撤市措施,包括提升銀行儲備金率1個百分點,回復到海嘯前的25%,這亦成為昨天新興市場遭拋售的理由,甚至有人會擔心中國會否步印度後塵,開始收緊貨幣政策。不過,若細讀印度央行發出的新聞稿,便會發現中印兩國的國情有很多不相同之處,印度央行講得很清楚,要在撤市上走先一步,有以下幾個原因﹕一、與大型的新興經濟體不同,印度公共財政赤字與經常帳赤字並存(中國經常帳仍是盈餘);二、大部分其他國家都沒有像印度般遇上通脹上揚的壓力,印度因食品漲價,有些物價指標已漲了雙位數百分率;三、印度經濟傳統上受到供應的制約較大,這方面的壓力在海嘯時減弱了,但未來會重現(這裏所指的供應限制相信是印度一向基建投資不足,在經濟轉佳時,容易做成樽頸,這有別於中國,一向大舉投資基建,減少發展上的樽頸,反而產能過盛的風險較大)。這也解釋了為何溫總不斷重申積極的財政與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維持不變。

中印國情有別 撤市步伐不同

今天世界經濟復蘇步伐十分不平均,有的國家須要先撤退海嘯時的救市措施,有些國家則仍未具條件撤市,不能一概而論。執筆時,北歐國家挪威宣布加息0.25厘,成為歐洲首國加息的國家,挪威是產油國,油元儲備充裕,國民的福利甚好,海嘯時政府推出的救市措施相當於該國GDP 4.7%,上月選出的新聯合政府承諾來年會繼續增加公共開支,現時該國的失業率只得2.7%,政府因政治理由要繼續豪花,央行自然驚經濟過熱,唯有加息以防通脹,這是挪威的國情,歐洲其他國家不少仍是水深火熱,又怎能跟呢?圖2是歐盟成員國的企業貸款增長走勢,9月份跌了0.1%,企業還錢多於借錢,根本沒有貸款需求,亦反映投資意欲低迷,怎能加息呢?

挪威加息 歐央行難跟進

撤市的過程中,也有一些是想當然的鬧劇,外國傳媒近日竟然將香港與新加坡、韓國及印度同列為冷卻樓市的先鋒。香港市場最清楚的是近日港府所做的種種整色整水措施,是民間推動,並非政府主動,源起是特首在施政報告後的絕劣公關,激起民怨,政府急急補鑊,又怎能說政府有心壓樓市呢?

今天主導世界經濟的以G2為主,即中國及美國,美國是國際儲備貨幣的發鈔國,聯儲局是世界央行,它的貨幣政策主宰國際資金流向,中國是世界經濟的火車頭,它有龐大的產能要消化,大家請看看內地投資大量基建,推出家電下鄉及買車優惠政策,但鋼鐵行業與有色金屬行業的盈利仍遠未恢復正常,在中美仍要繼續催谷經濟,貨幣政策應該還是要寬鬆的。澳洲、挪威加息,印度上調銀行儲備率只是枝節,不會影響主流趨勢。

當然並非常常是理智的,若資金真的為撤市而憂慮,大舉撤出新興市場,筆者也不會堅持己見。圖3是近幾個月美元指數與恒指的10周移動平均線,每逢美元指數接近10周線時,便是恒指見底回升的時候(圖4),若美元升穿及恒指跌穿10周線,便可能是考慮撤退的時候。

世界經濟由G2主導

美元指數10周移動平均線本周回落至76.5水平,而昨天該指數已升至76.4,能否確認升穿,應很快便揭曉,而恒指的10周線處於21238點,該線自3月中以來均有很好的支持,因此若21000點失守,便應該減磅。

執筆時,道指不算太差,跌了30多點,還能錄得升幅有電訊股及消費類股份,跌幅較大的則是工業、材料及金融股,於本港時間今晨零時32分道指報9836點,跌了46點,不過標普500指數及納指分別迫近及跌破了50天線,而巴西股市跌達4%,也跌穿了50天線,環球股市形勢突趨險要。

撰文:江宗仁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