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8日星期三

投資者鍾情港物業有因


http://hk.biz.yahoo.com/111227/369/4dqsg.html

  
12月 28日 星期三 05:10 更新
【明報專訊】在早前,慧雅提到長線投資者對本港樓市的信心,是本港樓市前景關鍵之一,今天準備再談。值得留意的是,特首在10月的施政報告中,提到在全港約110多萬的私人住宅之中,有38萬個單位並非是由業主自住。  


這比例相當不少,反映本港的富裕人士之中,有不少是持有多個單位。事實上,在本港的老牌屋苑中,例如太古城(新聞 - 網站 - 圖片)、美孚新村(新聞 - 網站 - 圖片)等,同時持有三兩個、甚至更多單位的是大有人在,而他們的平均購入成本可能只是2000元一呎,這些人士在早年買入他們的第一個單位時,他們所付的價錢,可能真是不足1000元一呎,而他們亦很多時已一早還清有關物業貸款,因此即使手持多個物業,但仍覺得很輕鬆,甚至要為每月不停流入的租金收入找出路而感到煩惱。
早年低價買入 今賺到盤滿缽滿
這情在豪宅市場中更加極端。今時今日,要在山頂南區買入一間獨立屋,可能最低消費也要過億元,但這些獨立屋原業主當年的成本價,可能只是一百幾十萬。基本上,慧雅的觀察是,1980年代後期至97年的負利率,以及過去多年的低息環境和內地富豪來港,是為早年買入本港物業資產的人士帶來了相當可觀的財富。人性的特質是,若自己在某項資產或某個行業賺過不菲的財富,會較為傾向繼續把財富投資在這些資產或行業身上,而多年累積滾存的效果,是相當令人側目。慧雅聽聞在上海,有人只用了十多年,已儲到逾百間物業。無論如何,有長線投資者鍾情相信是重要原因,令本港有不少物業由投資者持有。
施慧雅
mscya88@yahoo.com.hk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