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0日星期二

樓市「落錯藥」 港府「好心做壞事」


http://hk.biz.yahoo.com/120409/369/4gg7h.html  
4月 10日 星期二 05:38 更新
【明報專訊】新鴻基 地產 (0016)事件在過去一個多星期可說是全城熱話,傳媒爭相報道來龍去脈,事態最近發展。股價在復牌後到現在為止大跌14%,不少朋友也問要不要「撈底」,因認為新地始終是香港最好的地產股之一,而且大跌後估值變得頗廉宜。筆者的答案很簡單:相當一段時間新地也不值得買。
 新地暫失投資價值
除非你是短炒,否則現在買新地犯了兩個投資大忌:不確定性,捨易取難。
直接點說,這次「玩到咁大」,又牽涉到那麼高級別的官員和香港最有影響力的富豪之一,肯定「有排搞」。而且,這次事件的不確定性並非一般的不確定性。不僅僅是新地,就算是廉署也不知道最終結果,因為最後如果要打官司誰也說不準勝算如何。
最重要的是,除非你是長倉基金,甚至是房產基金會受新地佔指數較大而需要緊密跟蹤,否則市場選擇多的是,很多股票也很廉宜,例如筆者喜歡的內房股,股價最近好像已經調整完畢重拾升勢。如果大市如筆者預期中繼續向上,大部分股票亦會往上,但期間有什麼不利的最新發展新地的股價肯定會受影響,白白浪費了賺錢的好時機,何其不值!
假設最好的情發生,即新地「無罪釋放」,股價有可能收復失地。 試問值得為這14%回報花那麼多精力嗎?自新地復牌當天世茂房地產 (0813)已漲了12%,恒大(3333)升11%,中國海外(0688)亦升8%,融創(1918)更15%。為何要捨易取難呢?
高盛暫時停止對新地的評級,理由是「沒有足夠的資訊作判斷」,可說是「一針見血」。大家還是不要花太多時間在森林裏的一棵樹了。
最新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為101.2,已經收復歐債全部失地(2011年6月高位100.7)。現在距離歷史高點的102.9只有1.7%,相信創新高只是時間的問題。
政府經常高估私樓落成量
差餉 物業估價署(差餉署)公布了2012及2013年落成量的預測,分別為11,890及14,930個單位。讀者可能見到2013年落成量大升26%而嚇了一跳,擔心供過於求的時代再次來臨。如果有跟蹤供需數據的讀者,應會知道差物處一向有「高估」的傳統。從附表可以清楚看到,過去4年的7個預測中竟有6個高估了實際數字。而且,2013年的新供應預計有多達87%在新界地區(將軍澳28%,元朗24%),可見市區的供需只會愈來愈緊。將軍澳未來幾年仍會是供應重災區,因有「超人」的「無限量供應」。
最近地產股受壓部分原因是擔心新地事件會「火燒連環船」,其他地產大亨亦會被「爆大鑊」。筆者相信機會不大,如果如此整個政商界肯定大亂,外國資金亦會對香港卻步,怎能做到CY口中「穩中求變」的「穩」呢?
六成業主已供完 樓市槓桿低
另財爺前天再次在網誌重申「維持對樓市的極度關注,有需要時我會毫不猶疑推出進一步的措施,防止樓市過熱的情重現」。政府已經出台不少打擊炒樓措施,包括SSD及收緊豪宅按揭。但最近的措施開始「落錯藥」,最主要的莫過於去年中收緊中價樓的按揭成數,令到本地想換樓的家庭難度增加。相反,內地買家實力雄厚,不少更根本不用按揭,導致政府「好心做壞事」,令到本地中產與內地買家購買力的差距進一步被拉闊。希望曾司長的「進一步的措施」不會「進一部殺錯良民」。
留意財爺提到「不尋常的力量」(?!)的是「超低利率及流動性充裕的環境」(每次資產價格上升周期不就是這些因素嗎?)。筆者認為「最不尋常的力量」是多年政府對供需的預測的及土地政策的僵化,責無旁貸。
更「搞笑」的是,司長引述1997年香港及2006年美國的樓市泡沫。但現在的業主有60%已經「供完」(沒有按揭),比2001年的49%大幅上升。現在的情跟過去香港,日本及美國因過度借貸的樓市泡沫「大纜都扯唔埋」。
股
逢周二刊出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