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9日
現時吸納中國基金的3大理由
中國股市深受打擊,但投資者是否錯過股市的「大平賣」?在吸納中國基金前,就讓我們以局外人的角度看看現時的情況。
作者 : 奕豐編輯部
翻譯﹕張啟華
現時吸納中國基金的3大理由
--------------------------------------------------------------------------------
全球經濟陰雲密佈,我們大概可以有兩種反應:﹝1﹞惶恐度日,望天打掛;或﹝2﹞以清晰的目標及洞察力放眼遠方,勇敢面對波折。
在目前的市況下,市場缺乏清晰的目標及洞察力。利淡的消息充斥市場,投資者難以左右現實,不少分析員亦感到茫無頭緒,不知何時見底。在難以預測未來6個月﹝甚至未來2年﹞市況之時,我們不妨嘗試置身局外,綜觀整個局勢,反而會對現時所做的決定更具信心。
圖 1:上海綜合指數
在2007年10月6日,上海綜合指數高企於6,092點;而在2002年沙士期間,指數僅為1,319。截至2008年10月17日,指數位於1,909點。
入市原因1:龐大本地生產總值
截至2008年10月17日,上海綜合指數報1,909點。就讓我們探究箇中數字。
事實1: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基會﹞的資料,中國2007年的名義本地生產總值為32,500億美元。
瑞銀證券預期中國2008年的本地生產總值增長9.6%。不過,預測數字往往難以準確。若把預測數字扣減20%,中國經濟增長便只有7.68%,亦即是35,000億美元。
事實2:在過去10年之內,中國不少國有企業已被私有化。在1998年,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宣佈計劃私有化虧損的國有企業。直至2000年,中國才公佈大多數經私有化企業的盈利能力。若企業盈利能力是經濟前景的指標,中國當時便為其光明前景踏出第一步。
在2000年的低位,上海綜合指數僅為1406.371。按國基會的資料顯示,中國當年的本地生產總值為10,710億美元。
試想想:在當年國企問題浮現之時,疲弱的中國經濟帶來了甚麼機會?
您又試想想:在2008年10月17日,上海綜合指數低企1,909點,跌破2,000點的水平。
您是否認為現時的中國經濟不及當年經濟起飛時的水平?如此的新興經濟體系能否在10年間跑贏其他市場?
若比較一下經折讓的中國2008年本地生產總值,並相信上海綜合指數最終會反映中國經濟基調,那麼股市現水平的下跌風險有限。
這就是第一個重要的入市原因:相對於中國的本地生產總值,上海綜合指數已跌至極低水平。現價買入的下跌風險有限。
入市原因2:人民富庶
購買力計算某人可購買商品及服務的價值。在購買力平價理論﹝Purchasing Power Parity﹞中,人均本地生產總值則計算每名市民能夠購買商品及服務的平均價值。
根據國基會全球經濟展望,中國市民在2000年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約為3,823美元,在2005年升至5,791美元,預期2008年的數字將增至5,870美元。
瑞銀的2005年股價及盈利報告中,一名受僱人士需工作27分鐘來賺取一個巨無霸。在新加坡,一名受僱人士需工作20分鐘來賺取一個巨無霸。以購買力來計算,中國人並不遠遜於新加坡人,並正迎頭趕上。
經濟學家黃玉華指出,在2005年,中國約有870萬人民中產人士,他們的每薪介乎6,000至25,000美元。在上世紀,中國並沒有中產階級。不過,在2015年,中產階級料會增至3170萬人。人數急升的中產階級將成為內需的增長動力。換句話說,中國消費者對貨物的需求龐大。
按美國《CIA World Factbook》預測,中國2008年7月的人口將達到13.3億。人口的年齡中位數為33.6歲。此年齡的人口較為年青,消費需求亦較高,中產階級急增,並進而刺激消費。
消費將成為未來數年內需的增長動力。
入市原因3:盈利增長
奕豐金融中國市場高級分析員黃展威表示,中國未來的盈利增長乃利好股市的另一原因。在2008年上半年,中國的銀行業表現優秀,市值最大的四家銀行均錄得超過77%的按年盈利增長。然而,由於9月及10月減息,盈利增長將在短期回落。
黃展威表示:「在環球經濟衰退的大前題下,中國2008年及2009年的預測盈利增長分別為11.1%及13.9%,處於相對吸引的水平。」 他相信,銀行業及零售業將是盈利增長的主要動力。
另外,中國股市的2008年及2009年市盈率為8.8X及7.7X﹝截至2008年10月28日﹞。黃展威認為,若盈利增長的預測正確,中國股市實在吸引。
展望2009年,即使以較保守的估計,你仍會發現目前股價極為低殘。第三個入市原因,正是上升潛力極高。
結論
上述三點正正是吸納中國基金的主要原因。中國消費需求將持續強勁,並繼續支持經濟發展。以現價計算,中國股市的下跌風險有限,但卻有數以倍計的上升潛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