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9日星期五

窮國想借金融危機翻身

http://hk.biz.yahoo.com/101029/364/3z14r.html
10月 29日 星期五 11:49 更新
《華爾街日報》--始於2008年的這場全球金融危機是世界性的切膚之痛,尚未擺脫危機後遺症的發達國家自不必說,即使是中國等經濟率先擺脫危機並恢復強勁增長的發展中國家,目前也面臨匯率戰、貿易戰和價格戰這三大嚴峻挑戰。但總體說來,至少眼下發展中國家在這場金融危機中恐怕還是得大於失的。


相關文章
IMF:非洲高增長受益於中國因素
透明國際:俄羅斯腐敗加劇
歐盟(新聞 - 網站 - 圖片)瞄準中國政府採購市場
蓬勃發展的新興市場隱現風險
哥本哈根(新聞 - 網站 - 圖片)的仇富與仇窮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中國中心主任Jeffrey A. Bader說,2008年金融危機後中國展示實力的舉動變得特別引人注目,這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中國以快於其他國家的速度從危機中恢復過來,導致世人普遍認為,美國是一個日益衰落的大國,而中國是一個冉冉升起的大國。其實,金融危機後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實力此消彼長的現象並不只發生在美國和中國身上,就連多年來一直堪稱全球經濟老大難的撒哈拉(新聞 - 網站 - 圖片)以南非洲國家,也充滿了“窮棒子翻身”般的樂觀景象。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發表報告說,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長速度將超過預期,這要部分歸功於該地區與中國和其他亞洲及拉丁美洲高增長經濟體之間的貿易增長。安石投資管理公司研究主管Jerome Booth說,發展中國家經濟以往嚴重依賴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問題,已經因這些國家強勁的國內經濟增長而有所緩解,並且正在通過擴大“南南貿易”投資加以解決。IMF的非洲部高級顧問Roger Nord說,非洲不缺錢,有大批資金正在尋找可以投資的安身之所,這些錢將繼續投向非洲的自然資源,投資者同時也在尋找旅遊業和電信產業的投資機會。

以往,缺乏外資一直是制約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的主要瓶頸之一,即使是目前外匯儲備已居全球之首的中國,引進外資多年來也是許多地方政府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但隨著金融危機發生後美國實施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 大量熱錢開始流向新興市場國家,對許多發展中國家來說,它們以往必須有能確保外資盈利的商業環境和機會才能吸引到這些資金,而現在它們許多就如互聯網泡沫時代的科技股,只需一個可以炒作的概念或影影綽綽的美麗前景,就能吸引大筆外資紛至沓來。從透明國際最近幾年的各國清廉度排名看,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那年與2010年相比,“金磚四國”中印度(新聞 - 網站 - 圖片)和中國的排名都有所退步,俄羅斯的排名更是大幅滑落至154位,可這並不能遏止以“金磚四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對全球資本的強烈吸引力。

但如果就此斷定發展中窮國正借此次金融危機走上一條經濟上翻身之路,恐怕還為時尚早。雖然美國等發達國家為擺脫自身經濟衰退而實施的超寬鬆貨幣政策使許多發展中國家意外掙到了“第一桶金”,但如果發達國家與主要發展中國家真的爆發匯率戰和貿易戰,其他發展中國家也難免會遭受池魚之災。1929年到1933年美歐經濟大蕭條期間,中國經濟卻在經歷1927-1937年的“黃金十年”,但全球經濟危機導致的國際格局驟變還是把中國拖入了災難的深淵。形象點說,發展中窮國,乃至整個世界,目前正在“危”與“機”之間驚險地走鋼絲。

撰稿﹕華爾街日報劉罡

(本文作者劉罡是《華爾街日報》中文網編輯兼專欄撰稿人。文中所述僅代表他的個人觀點。)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