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2日星期四

通脹的大浪將至

http://hk.biz.yahoo.com/110512/366/45uk4.html
理財多面睇 李兆波 5月 12日 星期四



香港3月份的按年通脹為4.6%,仍然低於2008年初某些月份的6%,但趨勢是向上。再看清楚當中食品(不包外出用膳)升8.8%,外出用膳升4.5%,這對基層市民甚至是中產的打擊不少。


最近在一個生活性的電視節目中被問及食材的通脹問題,人民幣升幅是原因之一,香港不少的食材都是由國內而來,包括豬肉、牛肉、雞等。當人民幣上升,以港元付款的只有越付越多。物價上升是必然的。加上國內的消費物價指數不斷上升,經常在4-5%徘徊。國內的經濟起飛,人民生活情況改善,對食物的需求大增,這亦是通脹的主因。

本地也有造成通脹的市場結構,要把食材送到消費者手中,要經過多重的運輸,涉及燃油及人手。石油價格加上國內及香港的工資上升。租金高昂也是罪魁禍首。假如批發價是$25,當加上租金及人工時便變了$35或以上。不同的地方租金水平不同。曾有調查指荃灣、深水及北角的街市的食材價格較平,而灣仔、沙田及青衣的價格較貴,這可以解釋租金差異的威力。

租金是結構性問題,一天特區政府依賴地價為主要的收入,這問題將永不能解決。把領匯(0823)上市可以提升商場的質素,但亦把街市的物價推高。是否值得這樣做實在要再仔細思量。

香港沒有農業,極其量只有少量的養豬戶,菜農等。香港一味依賴房地產,土地只用來建屋賣予國內人。在國際市場,農產品是炒賣的商品之一。務農的只有微薄的利潤,在供應鏈下游炒賣的卻有豐厚的收益。這在一些高檔超市可以看到,種溫室西瓜的農夫可能只有數十元的利潤,但在超市卻賣上了數百元。因此大多數人多不願意務農,反而走到金融市場去大炒特炒。

一些低技術低學歷的人收入升幅有限,他們的失業率也高企。要解決輸入性的通脹,政府實在要有長遠的土地規劃。當香港有一定產量的農產品,就算國內的物價上升得很厲害,人民幣再創新高,本地生產的食材可以起到緩衝作用,情況不會過於惡化。居屋在房地產市場也有這樣的作用。

工業大國如日本,南韓也有自己的農業,甚麼土地不足是廢話。日本的土地價格也高昂,但也注重農業發展。事在人為,食材飛漲將會是長期的問題。香港人沒有太多土地可以自己種值。當政府沒有長遠的策略,市民將有長時間的痛苦。

李兆波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及財務高級導師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