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k.biz.yahoo.com/110223/369/432mq.html
2月 24日 星期四 05:05 更新
【明報專訊】昨日公布的財政預算案,有大量篇幅涉及樓市,而近年不少80後慨嘆買樓難,但就算樓價真的掉頭向下,他們又是否真的有足夠首期上車和有能力供樓?在本報撰寫「親子理財」專欄(逢周一見報)的中銀國際證券金融產品部執行董事雷裕武認為,買樓要先懂得理財,而年輕人除了要儲錢,也要懂得將儲蓄作投資,才容易追上樓價升幅所需要的首期,且要建立正確的「買樓觀」,而這一切最好由父母在他們年輕時灌輸正確的理財觀念。
置業上車靠的是首期,對年輕人而言就是第一桶金。「我認識不少80後年輕人,普遍目標就是30歲能夠賺取第一桶金。」雷裕武認為,想賺大錢、想買樓,必須由儲蓄開始,慢慢累積一筆財富,再透過「錢生錢」的辦法,從而達成目標,而儲蓄的觀念宜從小培養。
先儲蓄 然後「錢生錢」
雷指出,父母對於子女理財的角色極其重要,因為金錢的觀念很大程度來自家庭。透過不斷儲蓄,直到有一筆可以運用的金錢,便可以實踐「錢生錢」的概念。雷所指的「錢生錢」即是投資——找尋適合的投資工具為財富增值,因為所賺取的回報遠高於固定的收入,不過投資涉及範疇很廣,單是股票便有數十個板塊可選擇,他認為投資「最重要唔熟唔買」,要買就要選自己熟悉的產品。
「一般而言,地產股與樓價走勢的方向基本是一致的。」雷氏認為可以考慮購買地產股來儲買樓的首期,而地產股較買樓所需資金較少,而且流通量高,亦較易套現賺取股價波幅,雖然物業租金較地產股息率高,不過在未有足夠資金的前提下,先買地產股不失為一個「儲錢」方法。
衡量個人供樓能力
雷裕武指出,他當年首次置業,也是已工作多年後有一定積蓄才買樓。他認為,每個人都期望能入住寬敞舒適兼有豪華會所設施的屋苑,但也要量力而為,時刻保持清醒,認清買樓並不是付出一筆過的首期,而緊隨其後是數以十年計的供樓,要考慮能否利率上升時仍能供樓,更是考慮不會因錢財而影響家庭和諧氣氛。
不贊成父母代付首期
樓價升得太快,不少家長擔心子女錯過上車置業時機,而決定「畀首期」助子女盡快踏上買樓之路。不過雷裕武指出,子女長大自立踏入社會之時,一般父母親已距離退休之齡不遠,一旦父母動用滾存已久或退休時所獲得的一筆退休金,並貿然將一大部分用於支付子女物業首期,將會嚴重影響退休後的生活質素。倘若樓市掉頭向下,子女或無足夠能力應付經年的供樓開支,隨時變成「爛攤子」,父母因而承擔一筆「額外債務」。
他提醒家長不宜主觀意願地認為樓價會不斷向上,更加有必要的是考慮個人的經濟狀及子女的還款能力。「上一代養兒防老的觀念,現世代已不適用,部分原因是年輕人回饋父母的意識薄弱;亦有部分並非不想照顧父母,而是收入有限,為自己生活張羅已用去大部分金錢,所以父母更要為自己退休生活作打算。」
雷裕武不贊成為子女買樓,認為年輕人應儲足夠首期才考慮置業。「很多新一代年輕人抱怨樓價貴,買不起樓,事實上他們工作只有短短幾年,工資根本未能應付龐大的首期及供樓開支,一旦買樓,將為他們生活帶來沉重的壓力。」
撰文:郭楣、陸振球
攝影:張智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