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4日星期二

及早訂立信託 免爭產

http://hk.biz.yahoo.com/110613/377/476eb.html
6月 14日 星期二 07:59 更新
【iMoney智富雜誌—精明理財】


撰文:吳家儀、郭麗欣

身家百億的富豪過世後不久,家族即時反目成仇爭奪遺產,是常有的事。近年香港更出現一種怪現象,即使富豪在生,家人已蠢蠢欲動起鬨。瑞士(新聞 - 網站 - 圖片)籍的Straehle指,只要生前把財產好好規劃,即可輕易解決此類紛爭。

────────────────────

及早處理以免對簿公堂

Straehle曾於多間傳統瑞士私人銀行工作,包括瑞信和Julius Baer,目前任職的嘉盛銀行,在瑞士已有百多年歷史,世代為歐洲富有家族管理財富,身家沒有1億港元以上,也休想成為他們的客戶,目前銀行管理資產達9,548億港元。

「如果家庭中只有一個子女,不一定要成立信託,但50人的大家庭又如何?該怎樣分配好眾人財產及公司業務?若肯及早面對,以一個更清楚及有系統的方法,將資產放在信託中,成為獨立資產,他日不論甚麼原因,家族財富都會繼續運作,解決很多問題,起碼不用對簿公堂!」

所謂信託(Trust),是保存財富的形式之一。委託人(客戶)將其財產所有權轉移至受託人(銀行),讓受託人按契約管理資產。由於信託資產已從客戶的其他財產中分隔開來,因此能免受個人財政狀況或政局不穩等影響。Straehle說,信託一概念最早出現於古埃及(新聞 - 網站 - 圖片),演變數千年至今,已成為富豪家族最常用的財產保存工具。

────────────────────

電視看到的乃反面教材

信託制度在西方社會已超過百年歷史了,中國又是否常用?在香港私人銀行界打滾廿多年的葉英麗表示,其實香港有很多傳統富豪家庭都已採用信託制度,「最早大約在二十年代、三十年代成立,有些至今已傳到第三、四代,內容要多仔細有多仔細。」

她舉例說,有些父親知道哪個兒子長進、哪個終日玩樂,於是訂明誰人每月可領到多少生活費,但不准進入公司的董事局,誰則可承繼父業。「有些甚至寫明,他日子孫考入IVY League(美國常春藤盟校)可以分到多少錢、讀一般大學又有多少錢獎勵。」

她表示,在九七前後,信託的概念尤其受歡迎,「當年政局不穩,每一戶財富超過1,000萬美元的大富之家,都找賓架幫忙,以保財產安全。」記者不免感到有點疑惑,似乎葉英麗所講的是一回事,每日在電視報章看到的卻是另一回事,陳振聰、何鴻燊(新聞 - 網站 - 圖片)、陳廷驊一個個排隊出場,富豪爭產風波成為大眾娛樂。「財產處理是最私人隱密的,當事人當然不會到處宣揚,你看到的只是反面教材。」她笑道。

然而此等「反面教材」不時發生,正正反映了中西文化有別,葉英麗也同意老一輩的香港人未必太願意談及身後事,「他們有些覺得『大吉利是』,這往往引致後代紛爭不斷。很明顯,香港有些富豪沒有訂立信託,又或信託做得不夠完善,要知道有些銀行甚至連信託公司也沒有。」

────────────────────

老一輩富豪避談身後事

Straehle在旁補充指,信託服務不是胡亂執藥而成的計劃,內裏涉及整個家族中各人的需求及關係,亦有不少法律上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度身訂造。「舉個例,若當時人在紐約(新聞 - 網站 - 圖片)或倫敦(新聞 - 網站 - 圖片)有物業,就要運用到當地的專家處理,確保後代或受益人的利益不會受到影響。」

葉英麗預期,經過近年的一連串爭產事件,富豪在處理身家時或會學乖:「你看到的紛爭可能會愈來愈少,畢竟有錢人都不會想自己醜聞見報。另一方面,新一輩對於身後事的態度亦開放很多。現時香港的新派有錢人,大多受過高等教育,接納西方文化,並不害怕談及死亡,所以愈來愈多六、七十後來找我,希望清晰分配財富及兒孫傳承,因為他們明白人的生命有盡時,然而信託公司卻是不會『死』的。」

Straehle多年來與許多億萬富豪打交道,從中歸納出一些常見問題。「人們最常犯的錯誤是三心兩意,不夠貫徹實行一早定好的計劃。」

「我碰過有一個客人,擁有一子三女,不知為何,每個周末他都跟其中一個女兒吵架,然後於星期一打來給我,要更改信託裏面的財產分布比例。過了些時候,他又開始覺得不應將所有財產留給子女,而應做點慈善工作……如此持續多年,更改不斷,實在令人難以置信!別忘記,中間涉及的是非常龐大的數字。」

另一個難處,就是父權問題。隨亞洲人愈來愈富有,私人銀行的在這個區域的發展亦愈來愈快。然而亞洲文化有別於西方,尤其是在家庭觀念方面,父親往往擁有很大的權力,有些甚至不想傳給第二代。

────────────────────

保險信託作慈善之用

Straehle指:「這現象在全球都有,但亞洲稍為嚴重。有時並不難理解,創業的屬於第一代,自然最上心,財富去到第二代已有點難維持,到了第三代蝕錢情況不時發生。因此有些父親不想讓子女接管生意,只是為他們安排長期充足的生活費。」Straehle這種講法,會否令大家想起城中某些公子哥兒?

即使家族掌舵人有心讓第二代上位, 如無一套完善的計劃,下一輩亦未必能接到棒。Straehle舉了一例:「我見過一個富豪後代,其職業是昆蟲醫生,專門研究蜜蜂,卻無奈被父輩安排當上家族銀行董事局一職。如何分配各個家庭成員的崗位,是一種藝術。」他說,較佳的辦法是,第二代可以先外面闖一闖,證明自己有能力成為別家公司的高層,之後才回到自己的家族擔當要職。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及微軟創辦人蓋茨(Bill Gates)承諾捐出大部分身家,早前更作世界「巡迴」,廣邀中外富豪捐身家。葉英麗認為,中國人社會很難跟外國人相比,「中國人眼中,家庭承傳始終是很重要的觀念,他們未必會肯捐出大部分身家,反而會利用保險信託(InsuranceTrust)。其做法是買重一份金額較大的人壽保險,然後當時人若不幸離世,保險金的一定比例,例如是三成至五成,將捐到慈善機構。」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