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 12日 星期三 08:20 更新 |
【iMoney智富雜誌—荷馬學人集】
http://hk.biz.yahoo.com/111012/377/4b8bu.html
8月初,繼美國泱泱大國的信貸評級,竟破天荒被標準普爾調低之後,過去兩個月香港股票市場一瀉如注,瞬眼間恆生指數(新聞 - 網站 - 圖片)已累積跌了20%以上,而對沖基金(新聞 - 網站 - 圖片)和散戶所鍾情的中小型股更是血流成河,相關的中小型指數狂跌超過35%,市況絕對是慘不忍睹。不少報章更比喻香港股市已成為國際基金大鱷的提款機,「空襲」接踵而來,我細讀後方知所指何事。原來香港股票最近沽空的規模是近年所僅見,對沖基金被指先從傳統Long-Only的共同基金處借來股票,再到市場大量拋售,「基金佬」的猛烈攻勢被指摘為造成市場動盪下挫的主因之一,加上他們又先收下拋售股票所得的現金,正正仿如提款機。
形勢愈趨兇險,本地證券商便提出建議,希望政府能加強管理市場沽空的活動和透明度,甚至禁止沽空以求穩定股票市場。無可否認,歐洲部分國家如法國、意大利(新聞 - 網站 - 圖片)、西班牙(新聞 - 網站 - 圖片)等,已實施禁止金融類股票沽空,在此前提下,香港業界提出禁止沽空以穩定市場,可說是非常時期下的非常措施,但細想之下,理據其實很荒謬。
────────────────────
At the end, it is a fair deal.
如果「市場穩定」是大家關注的大前提,那麼在市場瘋狂急升時,我們不也該有相關措施,例如禁止買股票,以防止大市過分上漲?2007年大市在年初20000點水平竄升至年尾31000點時,大家如癡如醉,港產股神同聲唱好看俏,人人沉醉於歌舞昇平的幻象中,卻為何從沒聽業界要求政府介入?
再者,香港是自由市場,投資買賣後所要承受的風險都由一己負責。在2007年曾於高位入巿的,必須承受2008年的慘淡跌市;2011年此時此刻選擇沽空股票的,或許能賺個盤滿砵滿,但也要承受市場往後可能大升時所造成的損失。At the end, it is a fair deal。
由始至終,股票市場只是經濟體系的一部分,其他各類型實業才是經濟背後的真正動力。如果因環境逆轉,我們就隨意干預這個市場,那麼其他行業在生意大幅緊縮之時,難道也可以要求政府干預,例如確保買家下生意定單之類?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結果,我們這個社會是否真能承受得了?
────────────────────
禁止沽空不代表穩定
從客觀數據而言,禁止沽空根本站不住腳。當2008/09年金融海嘯來襲時,有多達30個國家禁止沽空活動,其中涉及的股票更達1.6萬隻,最近就有學者把這些數據整合分析(註),研究這「禁令」是否一如所願,能穩定巿場。「不幸地」研究結果非但不能為各政府的干預提供支持,相反,政策令市場效率與流動性降低,對投資者來說,最後只見其害未蒙其利。
研究報告指出,被禁止沽空的股票與不受禁止的比較,表現並沒有特別好,更甚者,被禁止沽空的股票仍繼續跌,跟「穩定」沾不上邊。另一方面,禁止沽空令成交量降低,造成交易的買價與賣價(Bid/Ask Spread)擴大,所以當處身金融海嘯的巨浪中而打算增持現金的投資者,在此環境下進行買賣,成本反而變得更高!
再加上投資者無法沽空,壞消息不能反映出來,進而影響市場效率(Market Efficiency),真正的損失無法估算。由此可知,禁止沽空對市場的穩定並沒有顯著幫助,反而,業界和政府應該建立更完善的交易制度與基礎架構,例如建立一個公開的交易平台,讓一般投資人(包括散戶)可以參與沽空股票活動,降低股票大幅下跌時的風險,才可能是更可取的長遠解決方案。
註:文章題為「Short-selling bans around the world︰Evidence from the 2007-09 crisis」,作者Alessandro Beberand Marco Pagano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