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專訊】大市波譎雲詭,市場關注近月再次湧現的Accumulator(累計認購期權)等衍生工具對股市的衝擊,加劇股份波動,急抽猛瀉,為後市埋下計時炸彈。
繼Accumulator後,Decumulator(累計認沽期權)近月亦翻生。綜合市場所言,投行最近開的合約價,竟較正股呈三成溢價,遠較以往僅約一成為「筍」。
Decumulator助減磅 添沽壓
簡言之,假設被掛鈎股票的現價為10元,Decumulator的對賭客於合約定立一年內,將以高於現貨價三成的固定價格出貨,每個交易日約以13元沽出特定數量股份。
Decumulator起死回生,市場拆解,源於不少大戶在十年一遇的「黑色八月」開立ELN(股票掛鈎票據)及Accumulator,豈料看漲式合約相繼到期之際,又慘逢最「熊」9月,以致涉足衍生工具者頓變雙輸,不斷被迫硬接「蟹貨」。
投行及私人銀行看準「坐艇一族」不斷增加,遂以逆向玩法,游說「坐貨客」以另類方式減磅,尤其是輪流洗倉股,難免令業界憂慮熱門股仍面對沉重沽壓。
逐月計數ELN 愈接愈低
至於以高息招徠、逐月「埋單」計數的「長命」ELN,亦可能成為後市催命符。
早於8月初恒指跳水式急插時,有投行開出與盈富基金(02800)掛鈎的罕有長年期ELN,更以低至近五折定價。舉例說,若港股一年後失守萬關,投機客須以高價接盈富,否則可坐享20厘息。
為增添賣點,上述ELN附加「氣墊式」的特有保障條款,意即容許逐個月計數,恒指升跌約數百點,為每月賺蝕封底。
惟恒指8月狂瀉2,000點,9月更逢關破關,甚至失守萬八點,上述「刁鑽」條款的結構性產品瀕危,沾手者須密密接盈富,恐有斬倉之虞。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