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5日星期三

整個廚房都聞到「通貨膨脹」

http://hk.biz.yahoo.com/110105/364/41cg5.html
1月 5日 星期三 11:02 更新

《華爾街日報》--近來﹐劉傳勝(音)在購買食用油之前﹐總是要提心吊膽地考察五個地方以對比價格。食用油是中國人廚房裡最為重要的材料之一﹐而食用油價格的突然飆升幾乎釀成一場全國性的危機。

相關文章


* 中國新年頭等大事:奮力抗通脹

* 中國政府研究員﹕2011年宜繼續加息

* 貨幣超發、通貨膨脹和堵車

* 食品價格預示中國將出現頑固性通脹?

現年33歲的劉傳勝和妻子經營著一個早點攤。不久前的一個週五﹐他奔向上海北邊卜蜂蓮花有限公司(C.P. Lotus Corp.)旗下的一個超市﹐推著購物車來到擺滿食用油的貨架前﹐兩眼緊緊盯著價格。幾乎一瞬間的功夫﹐他的妻子就將貨架上所剩不多的11桶食用油全部 “包圓”﹐這些都是中糧集團有限公司(Cofco Ltd.)出品的食用油。中糧五湖5升(合1.32加侖))大豆油的折後價是每桶47.90元人民幣(約合7.20美元)。

結賬時﹐劉傳勝的賬單總價合79美元﹐他分三次結賬﹐這樣就可避開超市最多只能購買四桶油的規定﹐另外政府也明令禁止囤油行為。為將這十幾桶油運回他們的早點攤﹐劉傳勝將其中兩桶油放在自己藍色電動自行車的車筐里﹐把另外九桶放在腳踏板上﹐儘量做到左右平衡﹐他的妻子撲通一聲坐在車後面。

劉傳勝謀生所賴以為繼的大豆油價格同樣也處於一種不穩定的平衡狀態。他估計2010年食用油的價格暴漲了27%。

食品價格上漲助推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11月同比上升5.1%﹐升幅為兩年之最﹐其中食用油的漲價壓力最大﹐在中餐料理當中﹐食用油甚至比大米更必不可少。對中低收入的中國人來說﹐油價不斷上漲意味著日常生活出現困難。雖然食品在CPI裡的比重僅佔約三分之一﹐但在CPI最近的漲幅中卻佔到 75%的比例。

應對物價上漲帶來的諸多挑戰﹐是中國央行在10週內兩次意外加息的主要原因﹐最近的一次是在12月25日。第二天﹐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新聞 - 網站 - 圖片)做客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回答聽眾的問題﹐他們都對通脹十分擔心。

根據上週六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官方發布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從11月的55.2跌至12月的53.9﹐表明加息後價格壓力有所緩解。但美國銀行/美林(Bank of America-Merrill Lynch)經濟學家陸挺(Lu Ting)警告說﹐投入價格指數“依舊很高”﹐中國當局“在未來幾年將不得不承受一個相對較高的通貨膨脹”。

中國房價一直居高不下﹐而一系列越來越多的產品價格似乎開始跟風上漲。例如﹐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12月末宣佈﹐零售汽油提價3.77%﹐增至相當於每加侖3.50美元﹐差不多一年時間裡累計上漲了11%。

不過中國人面臨的油價大衝擊是在廚房裡﹐而不是在加油站。中國人的廚房裡極少會有烤箱﹐因此食用油在烹飪時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在中國﹐一桶油可以作為一份恰當的禮物拿去送人。

電視明星廚師甄文達(Martin Yan)在接受採訪時解釋說﹐按照中餐食譜﹐無論是爆炒牛肉還是清蒸活魚都需要用油﹐絕大多數的中式菜餚都要用油來做。

據研究公司上海邦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Shanghai Pansun Information & Technology Co.)數據﹐2010年截至12月上旬﹐大豆油批發價格上漲23%﹐達到每噸1,451美元左右﹐這種上漲主要集中在7月份過後。

這種趨勢可能影響社會穩定。三年前食用油價格出現類似飆升時﹐重慶一家商場舉辦五升瓶裝食用油減價1.5美元(20%左右)的促銷活動﹐結果發生踩踏事件﹐造成三人死亡﹐30餘人受傷。據邦成公司數據﹐大豆油價格最後在2008年年初達到每噸2,009美元。

中國無處不在的社區食用油小店裡﹐壓力正在積聚。在上海普陀區王家油店﹐部分顧客只買一頓飯所需的食用油。顧客們將玻璃罐和塑料油桶放到滿是污垢的龍頭下面去接油﹐他們想砍價﹐但店主說收費就是每公斤10元﹐不打折。

近幾個星期﹐中央政府拍賣數百萬噸位於新疆(新聞 - 網站 - 圖片)和山東的國家戰略儲備油﹐平息食用油供應出現短缺的傳言。發改委曾宣稱食用油市場供應 “是完全有保障的”。11月﹐中國政府命令大型食用油生產商3月份之前不得上調零售價格﹐並將串通漲價的罰款金額提高到500萬元(折合75萬美元)﹐是原來的五倍。

暫時來看﹐這些措施似乎是遏制了食用油價格的上漲。但上海一家中型生產商說﹐這些措施也在打擊企業的積極性。該公司要求不透露身份的總經理說﹐一般他會在春節前全力生產﹐但現在工廠的一半產能未予利用。

倉庫裏塞滿了兩萬箱未出售的食用油﹐他估計價值在60萬美元左右。部分食用油的生產日期是11月23日﹐正是在這個日期前後﹐政府出台了限價措施﹐ 一家大型食品雜貨經銷商將訂單量削減了一半。這位總經理說﹐業內說法是3月份左右價格將會恢復上漲。

中國食用油行業如果出現混亂﹐其影響將是廣泛的。據尼爾森公司(Nielsen Co.)數據﹐中國食品雜貨消費者2009年的食用油支出為280億元﹐折合42億美元﹐是他們除酸奶和牛奶以外的第三大包裝食品支出項。食用油市場一半是豆油﹐很大一部分為國外進口。

大豆是美國最大的對華出口產品。據美方數據﹐2009年美國向中國出口大豆91.9億美元﹐超過半導體和塑膠材料的總和。美國農業部12月一篇報告說﹐受中國需求的推動﹐美國截至2011年9月30日一年內的大豆出貨量有可能突破紀錄﹐達到15.9億蒲式耳。

對於早餐攤主劉氏夫婦來說﹐食用油是一個越來越大的問題。他們的小攤每天105美元的銷售收入要用於撫養山東老家的兩個孩子。雖然大豆油價格漲了﹐ 劉傳勝卻不敢在一個甜脆餅七毛錢的基礎上加價。他說﹐那樣的話顧客就沒了。

撰稿﹕華爾街日報James T. Areddy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