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7日星期二

沈聯濤:人悲觀時我樂觀 「市場被情緒牽著 不反映真正價值」


http://hk.biz.yahoo.com/110925/369/4angy.html  
9月 26日 星期一 05:10 更新
【明報專訊】曾經擔任香港證監會(新聞 - 網站 - 圖片)主席長達7年的沈聯濤,由市場監管者變成學人。面對翻天覆地的金融市場,他說目前大家已由2008年前的過分樂觀,變成過分悲觀。這種悲觀情緒已令歐債問題陷入惡性循環。對於美國,他反而不是看得太淡,因為美國的企業仍然很有實力,當地經濟環境可能並不如外界想像那麼差。

沈聯濤最近應利豐(新聞 - 網站 - 圖片)(0494)主席馮國經(新聞 - 網站圖片)邀請,出山擔任經綸國際經濟研究院總裁。過去幾年他出任中國銀監會首席顧問,留在北京的時間較在香港更多,現在加入經綸研究院,多留在香港之餘,最近亦周遊列國,與全球的知名智庫打交道,上周還去了歐洲。
悲觀情緒 令歐債陷惡性循環
他說跟歐洲多名朋友談過歐債問題之後,發現很多歐洲人都相信最終德國會乖乖簽支票,收拾這個爛攤子。「外界可能不明白,歐盟(新聞 - 網站 - 圖片)產生的背景,是歐洲上世紀經歷過兩次大戰,都是源於歐洲國家之間的矛盾,沒有人想重蹈覆轍。」
但問題是目前市場的悲觀情緒已拖著歐洲的後腿。「危機發生前,大家以為買希臘(新聞 - 網站 - 圖片)債券的風險,跟買德國債券一樣。現在希臘10年期國債孳息超過20厘,意大利(新聞 - 網站 - 圖片)超過5厘,德國僅2厘。實質息率愈高,經濟增長便會愈慢,到頭來又會令政府赤字增大。」惡性循環已成,歐洲銀行便深陷泥沼。
他說現時歐洲的問題是到底誰來埋單。強國真的會為弱國埋單嗎?「這就有如做爸爸的,會否替家中一個敗家仔埋單。爸爸要想清楚,簽得第一張支票,還會有第二個敗家仔過來伸手。但若不簽,家庭解體,代價又可能更大,這就是德國目前面對的兩難。」若德國出手,弱國拿過支票之後,不保證從此會洗心革面。
IMF應再做醜人 解歐洲之困
曾經在馬來西亞(新聞 - 網站 - 圖片)及香港央行工作的沈聯濤說,情就有如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當時日本曾提出成立「亞洲貨幣基金」,由亞洲的強國去幫助弱國解困。這個建議當時遭歐美強烈反對,結果由國際貨幣組織(IMF)開出條件,注資亞洲弱國。「當時我也贊成由IMF出手,因為靠家庭基金,滲入了感情因素,你很難在一家人之中執行紀律。」
所以,沈聯濤認為,歐洲還是應該讓IMF做「醜人」,不要再想著靠歐洲穩定機制基金(EFSF)去幫窮兄弟過難關。
沈聯濤在訪問中多次說,自己不會做任何預測,但他補充說,長遠一點看,危機出現時,市場情緒總會由過度樂觀變成過度悲觀。「你看印尼盾的匯價,亞洲金融風暴時,最低跌至接近1美元兌17,000印尼盾,現在已經是9000(圖1)。市場悲觀起來,不一定能反映真正的價值,市場永遠是看短暫的情緒,我就喜歡看得長遠一些。」
美企夠實力 經濟差極有限
他特別提到美國的狀,未必如大家預期那麼差。「美國的住戶過去20年儲蓄率確偏低,甚至是負數,但最強是企業部門。不計金融機構過度槓桿,其他美國企業,無論創新能力、企業治理架構,都超過日本、歐洲。」
美國影子銀行遺留下來的問題,仍未完全化解,近期共和、民主兩黨出現的政治爭論,亦令外界失盡信心。「但美國仍然是一個資源豐富、人口少、教育體系很強的國家。大家說美元會長期維持弱勢,但別忘記它仍是儲備貨幣的標準。」所以,他認為美國復蘇的能力,會強於其他國家。
「我最喜歡(當)別人樂觀時(我)悲觀,別人悲觀時(我)樂觀。」沈這句話,跟股神巴菲特的「貪婪與恐慌論」如出一轍。
明報記者 高志堅、李萌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