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6日星期二

金融動蕩病灶未除

http://www.hkcd.com.hk/content/2011-09/06/content_2805528.htm
2011年 09月 06日 00:00 中國窗

顏安生

8月上中旬,全球股市在美歐股市的拖累下,出現大幅跳水,雖然近兩周來有漸趨穩定的態勢,但好景不長,剛邁入9月,全球股市又開始動蕩起來。上周四,道指跌110點,跌幅近1%,連累恒生指數亦下跌372點;次日,美股開市即告下挫,且跌幅不斷擴大,道指收市時跌幅2.2%。而歐洲各大股市更是反應劇烈,上周五英國FTSE 100指數收跌2.34%;德國DAX 30指數下挫3.36%;法國CAC 40指數大跌3.59%。受歐美股市影響,昨日,香港股市大跌596點,跌幅達到2.95%,恒生指數失守二萬大關。全球金融市場再一次陷入風雨飄搖之中。

從表面上來看,市場把這次金融市場動蕩的原因歸咎為美國公布的8月份非農業就業資料不理想,有市場人士解讀,因為美國的就業資料遠較之前市場預期為差,加重了投資者對美國經濟前景的擔憂,因而出現恐慌性拋售,投資者紛紛離開股市,轉投黃金或其他避險產品。然而,美國每個月都會公布就業資料,而且前后兩個月之間的資料也往往出入較大,正因為如此,從以往的情况來看,尽管所公布的資料差過市場預期的情况時有出現,但真正能夠對金融市場產生巨大影響者卻十分罕見,因此,把今次全球股市大跌歸因於8月份一個月的美國就業資料變化的確十分牽強。

量化政策難挽狂瀾

今年以來,全球股市曾多次出現動蕩,雖然引發金融動蕩的原因不盡相同,但有一個共同的背景和特點,即美國在歷經兩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之后,經濟仍無起色,前景不明朗,與此同時,歐債危機呈現愈演愈烈之勢,甚至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意大利也被曝可能出現類似希臘般的債務危機。在一系列負面消息的籠罩之下,投資者像驚弓之鳥,稍有風吹草動便四處逃散。因而,人們見到,當美國政府和國會就美國政府的債務上限進行談判時,尽管結果早在人們的預料之中,但市場仍不斷作出過敏性反應;標準普爾調低美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本來已經是一個遲到的動作,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但全球金融市場卻仍然因此而波濤洶涌,股市暴跌不止;同樣,今次全球股市的大跌,也可以由一個微不足道的就業資料所引起。

在美歐經濟前景一片暗淡的背景下,更令投資者失望的是,美歐各國政府對其所存在的經濟問題一籌莫展,毫無辦法。美國政府雖然沒有聲稱實施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但面對疲弱的經濟,美國除了繼續發債以維持其龐大的開支外別無他途;歐元區的情况則更糟,除了德國外,幾乎所有的國家都面臨借舊債還新債的問題,但現在想要借錢沒那麼容易了,必須先緊縮自己的開支,勒緊自己的褲帶,這樣又引發了歐元區各國國民的不滿,過慣了輕松自在好日子的歐洲人當然不想失去既得的福利,他們要抗議,要游行,要示威,政治和社會動蕩將成為歐元區諸國的常態。如此推斷,美歐經濟在可預期的未來還看不到希望。

歐美央行一籌莫展

經濟不景氣不是大問題,經濟發展都有其周期性,只要政府能夠拿出切實可行的振興經濟藍圖和方案,提振國民和市場走出經濟低谷的信心,那麼,不景氣將是暫時的。然而,最可怕的是各國政府面對不景氣時表現得束手無策,沒有應對招數,令投資者看不到出路和希望,這才是全球金融市場最大的威脅和病灶。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美歐諸國應對所有經濟問題的唯一招數就是量寬松政策,如果說當初這一招的使用還能喚起市場的某種憧憬,那麼,時至今日,事實證明,如果再次實行量化寬松政策已經毫無作用和效果,故技重演只會讓市場和投資者更加失望。美歐諸國當局如果不拿出突破性的振興經濟方案,恢復市場信心,國際金融市場將難有寧日。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