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日期:2010年4月15日
http://property.mpfinance.com/cfm/pb3.cfm?File=20100415/pba01/1.txt
不少人都知道,地產股表現對於如6個月後的短期樓市走向有啟示作用。然而,大部份人會視物業屬較長線的投資工具,則又可有能夠預測較長期樓價的「水晶球」?
現任測量師學會會長、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講座教授鄒廣榮指出,根據他的長期研究,計算香港住宅租金回報率減去美國10年長債息率得出的「樓債回報差距」(Yield Gap,YG),與4年後的樓價升跌有密切關係。
事實上,YG與本港4年後樓價,統計學上的相關系數(R)高達0.81(統計學上,若R=0,則兩者沒有任何關係,若R=1,則屬百分百正相關,若R=-1,則屬百分百負相關),顯示YG對樓價具高度的預測能力。
鄒廣榮以兩個本港樓市的重要時間分析﹕
1997年﹕YG差不多是-3厘,他形容當時樓市「好癲」,而之後4年樓價下跌達60%。
2003年﹕YG高達逾2厘,則是極強的購入信號,不過他稱該數字是於SARS前錄得,那時入市樓價仍要再跌一成,但4年後樓價卻升了逾60%
可以這樣說,根據歷史數據,若果YG高於1厘,即香港住宅租金高於美國長息約1厘時入市,4年後樓價往往可錄得強勁升幅,是入市的好時機,相反若YG屬於負數,甚至低於-2厘,便要小心。
鄒廣榮指出,租金回報若高過長息,是好的入市信號,但正常時好少會高出很多,往往數年才出現一次。不過,他認為,以長達30至40年的時間來說,物業升值平均只與通脹同步,未必是太好的投資工具。
他又表示,現時美國長息高於香港住宅租金回報只約0.5厘,屬正常水平,並未出現危險信號,已上車的持貨風險不算大,因4年以後樓價變化未必太大,惟因息口只有向上趨勢,以及內地收緊銀根,加上樓價升幅已巨,短期或會出現調整。因此,若仍未入市而在等候整調才買樓,也未嘗不可。「不過若有心頭好,就算買貴一成,又有何問題?」
雖然樓價長期升幅與通脹相若,但往往會出現大上大落,是因為大眾對後市的睇法波動極大,令擁有物業的需求(與居住需求不同)變化很大。他認為,本港現時基本有足夠居所,只是市民在低息下要尋求資金出路,令「擁有」或投資居所的意欲大增,做成近期樓價急升。
他認為,雖然樓價大幅上落有利炒作,但因物業流通性較低,且交易成本高,一般人不宜參與短炒或「摩」貨(未完成交易已轉售)。「要炒,不如炒股。」
對於不少評論指政府遏抑樓價不力,不大量增加土地供應或復建居屋,鄒表示﹕「政府唔敢做咁多,都是對的,除非政府能很準確地預測經濟和住屋需求,但政府往往估錯。假設建居屋,籌備得來,也要幾年後才成事,屆時經濟可能已逆轉。」
撰文:陸振球 (明報地產版主管)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