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roperty.mpfinance.com/cfm/pb3.cfm?File=20100728/pba01/1.txt
曾是《香港經濟日報》地產版副總編輯的劉兆昌,早前獨自創辦了地產評論網上平台「香港樓論」,可說是筆者的同行。劉氏最近出版他的首本個人著作《置業‧致富》,書本首篇提出了「一生三宅」的概念,意謂一生人當中最理想是可擁有3層樓,一層自住、一層投資收租、一層用來度假。
筆者也認同「一生三宅」的好處,不過與劉兄所言有些微差異,筆者的「一生三宅」,是除了擁有已供滿了的自住單位,如能同時擁有另外2層可供收租的物業,則差不多等同下半世不用為生活憂愁,擁有了財務自由。
此話怎說?比方說,現時供樓負擔佔家庭入息比率約為三成半左右,而由於「供平過租」依然普遍,即是說現時租樓負擔可能較供樓更重,如你擁有已不用供樓的自住物業,由於這個單位不用供款又不用交租,每月的家庭支出已較要供樓或交租的家庭,少了約三分之一。
若同時多擁有一層已供滿作出租的物業,則你的收入會比其他一般家庭再多三分之一,生活自然更加寬裕。假如能夠「一生三宅」,再擁有多一層住宅收租,則就算已退休,單是租金收入,已可令財富每月出現正增財,不用擔心「食老本」,令退休金不斷縮水。
要做到「一生三宅」,說易不易,但也不一定做不到,最重要否能夠把握樓市低潮入市,並一步步的來,先完成買樓自住,慢慢隨收入和儲蓄增加,在可控制風險的情況下,再購入第二層樓,並由將之出租,由租客幫手供樓。
理論上,當第一和第二層樓供滿以後,由於有第二層樓的租金「打底」,而第一層自住也不用再供,而第三樓本身又有租金收入,則要供第三層便會相對輕鬆。
當然,筆者不是鼓勵大家在樓價相對高位,又或是自已能力不及時盲目追樓。但是「萬丈高樓從地起」,沒有第一層樓,又那會有第二和第三層?又或是自已從來不儲蓄,又嫌供樓會影響消費,又那會有首期,以及每月留下收入供樓?
沒人有水晶球知道下一個樓市低潮何時到來,但今日不做準備,當算樓價下跌之時,你也有能力買樓和投資嗎?
撰文﹕陸振球 (明報地產版主管)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