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6日星期一

人幣定存 收息博升值

投資新手穩陣之選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00723/Columnist/ed0_ed0a1.htm
2010年7月23日
【明報專訊】人民幣業務清算協議修訂一出,本港銀行隨即推出逾10隻人民幣投資及保障產品應市,數量多得令投資者眼花撩亂。要是閣下是投資新手,手頭沒有任何人民幣投資,大可乾脆選擇最穩陣的人民幣定存,取得約1.4厘至1.8厘存款年利率,兼博取人民幣升值的潛力。

本周二起,本港人民幣產品一窩蜂出現,綜合過去3日的資料,產品大致可分為三類:定期存款、掛結構存款及儲蓄保險,當中以定期存款最為大眾熟悉,投資風險亦最低。匯豐(0005)、中銀(2388)、渣打(2888)及中信銀行國際正推出年期介乎3個月至12個月的人幣定存推廣,只要存入新資金或以現有戶口資金兌換成人民幣,便可享額外年利率優惠。以12個月存款期為例,匯豐卓越客戶存款50萬元(人民幣‧下同)以上,可享優惠年利率1.41厘;中銀一般客戶存入至少5萬元,亦可獲1.38厘;存10萬元入渣打,則可獲1.4厘年息;中信銀行國際出手最闊綽,以1.8厘高息吸客,但入場門檻亦最高,須至少20萬元資金。

年息達1.8厘 較前倍增

當然,目前內地銀行1年期定存仍高企於2.25厘水平,港銀提供的1.4至1.8厘「高息」根本算不上什麼,但與銀行早陣子1年期牌價平均約0.7厘至0.8厘相比,回報已高出近倍。對於資產不多、未能親身到內地銀行開設戶口的小投資者來說,回報算不俗。

晉裕資產管理分析員黃文傑認為,人民幣定存是捕捉人民幣升值潛力的最低風險投資,雖說存款期普遍較短,投資者或須作多次續存,但由於內地應先於美國(本港)加息,續存時所獲得的息率亦有望逐步增加。

以往本港投資者接觸的結構性產品,多以港元或美元計價,而且未必保本,近日才面世的人民幣掛結構存款,則是產品的存款貨幣統統轉為人民幣,兼百分百保本,發行商包括匯豐、恒生及渣打。與一般結構性產品相同,這批人民幣掛存款的潛在回報,取決於掛資產的走勢。細看三行合共5隻產品的條款,只有匯豐的其中一隻存款回報與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掛,餘下4隻則與3個月美元倫敦銀行同業拆息(LIBOR)、歐元兌美元、澳元兌美元等拆息及外幣匯率掛。因此,投資者不要單純地以為,只要人民幣匯率反覆趨升,其所投資的掛存款定必取得可觀回報,部分情下,人民幣僅扮演存款貨幣的角色。

結構性掛存款 回報無保證

事實上,結構性掛存款的回報沒有保證,到期時回報隨時比普遍人幣定存還要低。以匯豐人民幣掛(美元兌人民幣)結構存款為例,若1年後到期時,人民幣兌美元未能升至6.668或以上水平(按昨天收市價計須人幣須升值1.6%),投資者只能取回100%本金,沒有任何額外回報。若能達至上述的匯兌水平,就能有1.47厘回報,此產品相對好處是入場費較低,只需4.5萬元,但弱點是息率相對較低。既然回報牽涉多一重變數,投資者宜捨難取易,乾脆選擇人幣定存。

另一方面,本地銀行及保險公司亦爭相推出人民幣保單,例如周三交銀便伙拍中壽(2628)推出10年儲蓄保險計劃,而且條款頗為吸引,投保人只需供款5年(年繳最低1.7萬元起,視乎投保額而定),10年保單期滿後便可獲年複合保證回報約2.8厘,另加紅利利率至少2厘。

人幣保單回報高 惟鎖資期長

論投資風險,儲蓄保險難以跟定存及結構性存款直接比較,始終前者面對的最大風險是承保保險公司倒閉,後兩者則緣自銀行倒閉的風險,而且儲蓄保險提供保證回報部分(見另文),結構性存款則不然。

按年回報計算,儲蓄保險一般比定存及結構性存款高,但投入的資金(保費)亦較高,保障期普遍長達5至10年,意味投保人要有心理準備,資金將被鎖死一段較長時間。除非閣下有大量閒資,在未來一段長時間亦無資金需要,否則儲蓄保險未必是合適的投資對象。

零息下的投資.系列

撰文:郭子威、龍彩霞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