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4日星期三

打手勢叫金價 百年未變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713/4/j58a.html
(明報)2010年7月14日 星期三 05:10
【明報專訊】香港金銀業貿易場(簡稱貿易場)由1910年成立至今,踏入100周年,在電子化世代,雖然增設電子交易平台,但報價依然沿用人手打手勢。貿易場理事鄺德成入行近40年,見證金價由他入行時800元一両,升至現在過萬元一両,可謂經歷金市數十年來起跌,他與貿易場市場紀律組組長李錫明指出,作為一個專業出市代表,交易叫價要眼明手快之餘,原來服裝打扮也有一番講究。

剩香港芝加哥保留打手勢傳統

香港金銀業貿易場是全世界最古老的黃金市場之一,李錫明表示,貿易場創立者皆為當時的找換店及經營各埠匯兌的銀號東主,戰後出任貿易場領導人為何善衡、何添及馬錦燦等,皆為香港各大華資銀行的創辦人,而場內打手勢的叫價方式,全世界只有香港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仍保留這個傳統。

鄺德成說︰「傳統的叫價方式是突顯貿易場形象,人的效率不比電腦低,公開叫價亦方便一眾出市代表了解市場對黃金的即時供求反應。」李錫明在旁示範由1至10的不同手勢,他解釋,每次黃金買賣,出市代表會以粵語公開叫價,輔以手號進行買賣,「身材高大的會較著數,在1980年代,貿易場內有多達300多名出市代表,早上9時半開市,下午4時半收市,其間爭相出價的場面擠得水泄不通。」

昔日出巿代表 多穿功夫鞋

該行多由男性擔任出市代表,李錫明指,人多時容易出現人踩人情况,故行內有不成文規定,是職員進入貿易場時,大多改穿功夫鞋,「鞋墊較軟,被人踏到也不會很痛,場外則放了多對皮鞋,有如鞋子展覽一樣,亦吸引不少擦鞋佬來工作。」時移世易,電子交易平台於2008年成立後,出市代表人數已大幅減少,人潮如鯽的情况只能在從前的新聞片看到。

貿易場既有現貨交收,但又可通過支付倉費,延期交收,是一個將現貨及期貨結合為一的巿場。所有黃金買賣是以港元報價及結算,鄺德成說,近年大量內地投資者參與買賣,為方便對方,公斤條同時提供以上午及下午公價為基礎的人民幣報價,由於全球金融市場面對不穩,人們寧願投資黃金,求過於供,令金價持續上升。

港台 公共事務組將貿易場百年變化收錄於節目《原來錢作怪》中,有興趣的市民可於2010年7月16日(星期五)晚上7時於亞洲電視本港台收看,以及在港台網站收看當天直播及重溫。

没有评论: